認真做好第二,才有機會做第一
我們先假設一個問題:現在給你一個“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你會選擇哪一個呢?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一”。畢竟“第一”意味著鮮花和掌聲,意味著榮譽和尊嚴,這種好勝心理人人皆有。職場生活中,不少人也正為“第一”斗得不可開交,拼得你死我活。
記得有這樣一段相聲:甲問乙:“這塊地兒,你算老幾?”乙回答:“不敢當,我算不了老幾,但我只能斗膽說我是第四。”話音一落全場暈倒,高呼第一、第二、第三在哪呢?乙回答道:“第二和第三為了爭第一打起來了,現在還在醫院搶救哪!”一段笑話引出了爭第一的殘酷性。
但問題是,“第一”永遠只有一個。處處想爭第一,唯恐落人之后,身心皆被驅使著,只會讓自己的心跟著焦慮起來,工作可能會變成勞役,這種競爭是毫無意義的。既然如此,有時我們不妨做做“第二”。在職場的道路中并非非要爭“第一”,做“第二”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做第二”并非甘為人后的托詞,而是指在力不能及,條件不足之時,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相對來說,沒有太多的人注意“第二”,爭“第二”比“第一”容易許多,而且少了一份心理負擔。第二雖不如第一有名氣,但能做到第二也尚屬不易,必須要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既不消極,又還實在,以這樣認真謹慎的心態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可謂進退有余,游刃有余。
換一個角度來說,其實第一名并不是最好的,所謂高處不勝寒。當一個人達到目標后,不自覺地會有所懈怠,有所松弛。相反,第二代表競爭中的一次挫敗,但正是通過這次挫敗,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認知自己和第一的差距,第一的目標在前方刺激著,心中的信念就會愈加強烈,也就能將這次失敗的苦澀化成前進的動力,重燃起工作的激情,這就是第二的價值。
在這一點上,某公司的知名設計師沃克夫做得很好。
沃克夫從公司的一名小裁縫做到頂級設計師已經十余年,他從未想到自己可以在這個領域達到如此的高度,而伴他一路前行的信念就是做好第二,他曾這樣告訴自己:“高處不勝寒,人生不必做第一”。工作最初,沃克夫時常一天只睡一個小時,對工作精益求精,但他的作品卻常常輸給公司一個叫多恩的設計師。不是沒有失望,但對工作負責的沃克夫很快便會搬出自己的“老二哲學”:“我喜歡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遠有個目標追。”、“我是第二,所以我要加倍努力!”、“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我不是第一,我得向多恩學習,他的思維敏捷、創意豐富”。十幾年來,沃克夫一直這樣勸誡自己,因此他從來沒有因為輸給多恩而焦慮過,沮喪過,始終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工作。就這樣,沃克夫的個人能力逐漸提高,和多恩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后來超過了多恩。
可見,職場競爭中最有利的位置不是第一,而是第二。第二是在為更進一步打基礎,是為沖刺而積蓄動力。現代營銷學上不是有一句行話嘛:“做足60分,真正做足了60分,就不愁做不足70分以及80分、90分。”踏入職場之初,學做“老二”是每一位員工一門必修的課程。
認真做好做“老二”,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成為“第一”。如此看來,我們實在沒必要為了“第一”爭個頭破血流,不如靜心而思、盡力而為,認真從“第二”入手,認真做好“第二”。這既不會遭遇血腥的奮斗空間,又不影響個人優勢的發揮,還有機會做第一,很劃算!
箴言No.7
職場競爭中最有利的位置不是第一,而是第二。第二是在為更進一步打基礎,是為沖刺積蓄動力。在力不能及,條件不足之時,與其苦爭“第一”,不如退而求其次,認真做好第二,如此可進退有余,游刃有余。
上一篇:認真做事,要從小事做起
下一篇:認真參與競爭,競爭就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