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理能力
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特別溺愛孩子,恨不得全方位照顧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的閃失,也不舍得讓孩子承受任何壓力和責任。殊不知,這樣的全方位關照,對于孩子而言絕不是好事情,很多孩子在父母和長輩的驕縱和寵溺下,依賴性越來越強,根本無法照顧好自己,更無法養成照顧自己的好習慣。為此,他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著父母的幫助和照顧,一旦離開父母的身邊,根本無法正常生活。不得不說,這樣長大的孩子無法肩負起人生的重任,一切進展順利倒也還好,一旦遭遇坎坷挫折,馬上就會繳械投降,無法與人生展開博弈。然而,誰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呢?因此,父母也要與時俱進,陪伴孩子成長,而不要總是對于孩子的人生采取寸步不離的態度,對于孩子絕不撒手。只有及時放手,讓孩子盡量獨立地面對成長,孩子才會成長更快。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理能力,未來獨自面對人生的時候就會遭遇很多困境。前些年有報道稱,有大學生因為從未見過帶殼的雞蛋,所以面對從學校食堂里買回來的雞蛋不知所措;也有的大學生因為從未自己鋪過床,所以到學校報到后根本不知道怎么鋪床。不得不說,這些孩子在學習方面有出類拔萃的表現,而在生活方面卻常常會感到無奈且無助。從短時間來看,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得很好,自己不需要操心,是很愜意的,但是,從真正成長的角度而言,若離開了父母就不能獨立生存,對于男孩而言則是莫大的災難。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不可能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同樣的道理,孩子即使再依賴父母,也要漸漸長大,走向屬于自己的人生。正如臺灣作家龍應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做父母的看著子女不斷成長,漸行漸遠。盡管心中有不舍,卻目送孩子一程又一程,看著孩子漸漸地走向獨立,走向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要學會生存。試問,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有質量地活著,還談何發展呢?生存涉及很多方面,簡單的如衣食住行,復雜的如荒野求生,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中,唯有生存下來,才能更好地成長,也唯有生存下來,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前些年,被譽為中國神童的魏永康年僅17歲就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開始了碩博連讀。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很多父母都感到非常羨慕。魏永康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學習能力——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就完成了初中知識的學習,8歲進入重點中學讀書,13歲進入湘潭大學物理系開始學習,17歲更是直接考入中科院進行碩博連讀。聽起來,魏永康的前途不可限量,未來的人生道路璀璨輝煌。然而,讓大家都大跌眼鏡的是,在中科院學習3年后,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對此,中科院給出的解釋是,魏永康極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知識結構不完善,無法適應中科院的學習和研究生活。
原來,魏永康雖然在學習上獨具天賦,但是在生活上是不折不扣的“低能兒”。在讀高中時期,他雖然年紀小,但是也已經十幾歲了,竟仍需要媽媽給他喂飯吃。后來,媽媽更是和魏永康一起讀大學,始終貼心陪伴和全方位照顧魏永康。媽媽照顧得越是全面和精細,魏永康越是依賴媽媽,最終變成了學習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然而,如今社會培養人才講究全面發展,只是在某個特殊領域內有所專長,并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
每一個男孩都要認識到這個道理,避免依賴父母,從而更加獨立自強,學會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并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的獨立生存能力。新生兒呱呱墜地時并不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隨著不斷的成長,小生命開始學習各種生存技能,等到一定的年齡階段后,才進入學校開始系統地學習知識。實際上,男孩在進入學校之前,就應該具備基本的生存能力,這樣才能在學校里更好地學習。面對生活中的很多難題,一定不要畏難,而要迎難而上,把生活打理得更好,這樣才能具備基本的生活技能,并讓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有很大的進步。
上一篇:堅持自己的選擇,才能為自己贏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下一篇:媽媽,你不要夸別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