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強不強,你需要的是示弱
蜥蜴原是恐龍的同類,但是二者體積相差懸殊,幾億年前恐龍是整個地球的主宰,可是如今恐龍滅絕了,蜥蜴卻活了下來。
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恐龍的體積過于龐大,不便保護自己,最終被自然淘汰了,而蜥蜴小巧靈活,雖然很弱小,卻便于隱藏自己,從而保全了自己。這就是為什么自然界中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
為人處世也一樣需要“適者生存”,需要學(xué)習(xí)蜥蜴的“善于示弱”。“示弱”,就是放低姿態(tài),在他人面前謙虛謹(jǐn)慎。這既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獨特的行為方式,又是一種生存智慧、安全之道。懂得“示弱”,學(xué)會“示弱”,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西漢初年,冒頓身為北方匈奴的首領(lǐng),勵精圖治,一心想把匈奴打造成最強大的民族,但是當(dāng)時的匈奴勢單力薄,經(jīng)常遭到鄰邦特別是東胡的無理攻擊。
匈奴人生活在西北部的草原上,以強悍善騎著稱。冒頓養(yǎng)有一匹千里馬,皮毛油黑發(fā)亮如軟緞,全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它能日行千里,為匈奴立下過汗馬功勞,被視為寶馬。東胡知道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這匹寶馬,匈奴群臣認(rèn)為東胡太無理了,一致反對。
足智多謀的冒頓一眼便看穿了東胡的用意,但他并沒有表露出來。他知道,一旦正面沖突,吃虧的只能是自己,于是決定忍痛割愛來滿足東胡的要求。
他告訴臣下:“東胡之所以要我們的寶馬,是因為與我們是友好鄰邦。我們哪能因為區(qū)區(qū)一匹千里馬而傷害與邊鄰的關(guān)系呢?這樣太不合算了。”
這樣,他把寶馬拱手送給了東胡。冒頓雖然表面上不與東胡作對,但他暗地里壯大實力,明修政治,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打敗東胡。
東胡王得到千里馬以后,認(rèn)為冒頓是膽小怕事之人,就更加狂妄了。他聽說冒頓的妻子很漂亮,就動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說要納冒頓之妻為妃。
冒頓的妻子年輕貌美、端莊賢淑,深得民心。
匈奴群臣一聽東胡王如此羞辱他們尊敬的王后,全都氣得摩拳擦掌,發(fā)誓要與東胡決一死戰(zhàn)。
冒頓更是氣得咬牙切齒,然而他轉(zhuǎn)念一想,東胡之所以三番五次地欺負(fù)自己,是因為東胡的力量比匈奴強大。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自己的實力不濟,很可能會戰(zhàn)敗。
于是他強顏歡笑,勸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而東胡只有一個啊!不能因為一個女人傷害與鄰邦的友誼。”這樣,他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王。
之后,他召集群臣,指明東胡氣焰囂張的原因,分析了當(dāng)時的形勢,鼓勵大臣們幫助他治理國家,增強國家實力,外修政治,為以后打敗東胡做準(zhǔn)備。
群臣聽冒頓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就按照冒頓的要求兢兢業(yè)業(yè)地治理國家,以圖日后報仇雪恨。
東胡王輕而易舉地得到千里馬與美女,認(rèn)為冒頓真的懼怕他,于是更加驕奢淫逸起來。他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以致國力越來越衰弱。然而他毫無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兩邦交界處方圓千里的土地。
此時,匈奴經(jīng)過冒頓及其群臣多年的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糧足,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其實力之雄厚遠遠超出了東胡。
事后,冒頓抓住一個適當(dāng)?shù)臅r機向東胡發(fā)起進攻,親自披掛上陣,眾人同仇敵愾,一舉消滅了東胡。
力量弱小的匈奴能夠戰(zhàn)勝強敵東胡,就在于他們事前的示弱、守弱。
蛇吞象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面對強大的對手,以小搏大蘊含著深刻的博弈智慧,先守弱、示弱,然后以弱勝強,無疑是其中的智慧精華。
面對強敵,當(dāng)自己還不足以與之抗衡時,何不示弱、守弱,然后靜待自己的能力增強、時機成熟時,再奮起一擊?你要明白示弱絕不等于軟弱,而是一種人生的清醒和智慧。知道自己的弱點,就規(guī)避了失誤的風(fēng)險。
成功的世界總是留給有智慧的人。
上一篇:逞口舌之快是做人的悲哀
下一篇:釋懷過去方能享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