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主人,不要過于依賴別人
“敏敏,我都快郁悶死了,剛才媽又來電話催了,今年再嫁不出去我就去出家當尼姑了……”王敏和閨房密友佳的談話,大多數的話題都是討論佳現在的男朋友怎么樣,或是如何幫她找男朋友確定終身大事。王敏看著品著茶一臉無奈落寞的佳,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三十出頭的佳是那么青春靚麗,怎么就那么難找對象呢?
“上次給你介紹那個博士,不是挺不錯的嗎?能不能別那么挑啊?”
“哪里是我挑啊?關鍵是我看人家根本沒有處對象的意思啊!”
“怎么會呢?我打電話問問。”一通電話下來,王敏只有“嗯”“啊”的份,因為博士太能總結和歸納了,沒有給她插話的機會。博士只是舉了幾個很平常普通的相處細節,然后用一句話總結了他們不合適的癥結所在——王佳太依賴人了!
依賴是相對于自立而言的,依賴思想太強則意味著自我的弱化、獨立的喪失。可以說,依賴對于女人來說是一個陷阱,一旦掉入這個陷阱,便難以自拔。
每個戀愛、婚姻中的女人都會面臨著這樣兩難的困境:只有相互依偎在一起,才能感覺到愛情的甜蜜;但是如果靠得太近,又擔心有一天會被傷得很深。而一旦依賴太深,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不再像從前般單純、快樂,你會時刻感覺到你的生活中不能沒有他:馬桶壞了不去打物業的維修電話,而是請求他的幫助;燈泡閃壞了不去自己搭凳子來換,而是尋求他的援手;一個人不敢在雷電交加的夜里睡覺,而是渴望他的保護;一個人不愿在廚房忙活燒菜,而是希望他的陪伴;一個人不想獨自無聊地去看電視,而是期待他的情話……
圓圓的丈夫學歷較高,工作很好,有較高的薪酬,而她自己是護士,他們結婚五年,圓圓給丈夫生了兩個孩子。在做母親后,圓圓便把工作辭掉了,她的角色是家庭主婦及母親,她需要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與丈夫。隨著時間的流逝,圓圓越來越依賴她的丈夫。
這時,丈夫的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家庭的維持全靠他,他的成功即是圓圓的成功,也是家庭的成功。他是這個家的中心,圓圓和孩子都指望著他。圓圓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為了他們的孩子,一旦丈夫工作上出了問題,圓圓也就有了問題。
漸漸地,圓圓接受了這種關系,因為這是她所習慣的生活方式:她的婚姻就是以她父母以及她成長時所看到別人的婚姻為藍本的。慢慢地,她對丈夫的依賴取代了她以往對父母的依賴。同樣,她丈夫也希望圓圓溫柔、體貼。因此,兩人都得到了他們所尋求的東西。又過了七八年,他們的婚姻危機爆發了。圓圓開始感到束縛、不滿,因為她未能作出更多的事,沒有成就感。而丈夫卻越來越光鮮照人,事業有成。
善良的丈夫便鼓勵圓圓去做她想要做的,更自信些,主宰她的生活,不要為自己感到遺憾,也不要只為他和孩子活著。這些與她當年結婚時所想的首次有了沖突。丈夫對圓圓說:“如果你想出去工作,為什么不去找呢?也可以再回到學校去進修啊。”隨后,圓圓遵循自己的想法和丈夫的意見,重新經營起自己喜歡的工作。在她逐漸擺脫對丈夫的依賴后,生活和家庭也變得更加和諧了。
雖然當今的女性較以前獨立,但在婚姻中還是難免形成依賴丈夫的狀況。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是由于女人在小時候的家庭中養成的這種依賴心理。但是,戀愛、結婚后,對父母的依賴自然而然地轉為對丈夫的依賴;另一種是由于女人在現代社會中依然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所以在結婚后丈夫便成了靠山。即使她們在工作中爭強好勝,她們在生活中依然想找一個停泊的港灣,像圓圓就是如此。
從心理上說,要跳出心理上的舒適圈是艱難的。依賴這一毒素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侵入生活,讓更多女人從依賴中得到滿足,因此,依賴往往難以戒除。圓圓能擺脫這種依賴,則來源于對心理獨立的不斷認識:不再勉強自己去遷就各種情面或關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跟著丈夫走等,學會積極思考,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
女人心理上獨立便是無須再依賴別人,但不再依賴他人并非是不需要。依賴與需要是兩回事。心理上的依賴,說明你有一種情緒:無論你做什么事,你都想看看他,你自己沒膽量、沒信心去做。如果他不在身邊,你便會感到無助,茫然不知所措。而心理上的需要,是指你有一種交往上的需要。在生活中,你需要愛情的理解與關心等,這種需要能完善你的人格,讓你的品質得到塑造、境界得到升華,如此,你的人生才能更加充實、豐富而有意義!
上一篇:保留一顆平常心,別讓年輕的生命在焦慮中失去色彩
下一篇:全力以赴,做最出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