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坦然,不自怨自艾
交朋友,務必要互相謙讓,這樣才能受益,互相攀比只會受損害。在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忍耐他人的短處,而且還需要容忍得了他人的長處。有可能我們是被嫉妒的那一位,時刻遭受著嫉妒者的奚落、冷漠,但在另外一方面,我們可能是某些人的嫉妒者,嫉妒他們所能而己不能、所有而己沒有的方方面面。在我們身邊,有缺點明顯的人,更有優秀出眾的人,如何來平衡這樣一種關系,從而平衡自己的心理呢?
其實,不管是他人的短處還是他人的長處,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根本威脅不了我們自身,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時不妨學會忍耐,努力克制自己,既需要忍得了他人之短,更需要忍耐他人之長,這樣我們心中才會坦然,不會因此而自怨自艾。
嘉靖元年,一位泰州商人穿著奇怪的裝束來到王陽明家里求學,想拜入門下,王陽明一口答應了。沒過多久,這個人就決定穿著一身奇怪的裝束去游歷、講學。王陽明覺得很奇怪,就詢問他為什么要打扮成這樣。這人當即以反對理學陋規、講究心學為理由。王陽明卻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害怕別人看不起,所以才穿著奇怪的服裝,打著王陽明的招牌出去講學,于是王陽明當即一口拆穿了他,說他只是想出名而已。
這人一聽被老師被看穿了,只想帶著最后的尊嚴離開,沒想到王陽明沒有計較,反而繼續留他在家里。從此,這個人開始拋棄內心的偏見,一心向學,他就是王陽明最優秀的學生、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
容得了他人之短,忍得了他人之長,需要我們具備豁達的心態。內心的嫉妒或羨慕往往來自生活中某方面的缺乏,我們容忍不了別人的長處,是因為別人得到了你想要的地位或榮譽,所以你心生不滿,心懷嫉妒。于是,總是有這種“缺乏感”來擾亂想法和感覺,它將引起不滿的強烈的負面心理狀態,使自己被狹窄的心糾纏,并不斷強化和持久化這種負面心理。那么,為了擺脫這種破壞的心態,學會忍耐,就需要培養豁達、灑脫的心態。或者,忍耐本身就是一種豁達、灑脫的心態,當看到比自己差的人時,需要包容他們;而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則需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相信自己,這樣就漸漸懂得忍耐了。
耐性的魅力,令奇跡也遍地開花。忍耐是一種以德報怨的寬容,維克多·雨果曾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實際上,忍耐也是最高雅有力的“懲罰”,惡語相向、以牙還牙都是那些不懂得忍耐的人所采用的方法。
啟示
忍耐,是一種真正豁達的心態,是用自己廣闊的胸懷去包容一切。在生活中,即便在我們身邊的人有缺點,抑或是非常優秀,就我們而言,應心中坦然,不應因此而自怨自艾。
上一篇:展現熱情,做好客之人
下一篇:心寬則路寬,幸福禁不起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