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千金,幫你樹立威信
如果一個人巧舌如簧,說起承諾就像是在說話一樣滔滔不絕,卻在三分鐘之后徹底把自己的話忘掉,更別說主動兌現承諾,你還會信任他嗎?如果一個人平日里沉默寡言,說起話來卻一字千金,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把自己說過的每句話都記在心里,努力兌現,那么你愿意信任他嗎?毫無疑問,你一定更愿意信任第二種人。由此,當第二種人試圖就某個問題說服你時,難度會比第一個人小很多。由此可見,要想說服他人,一定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兌現承諾,就是樹立威信的方法之一。
所謂承諾,就是人們親口說出來并且保證一定會做到的話。看似輕飄飄的兩個字,說起來也很簡單,真正兌現承諾卻很難。不但需要我們有著守信的良好品質,也要求我們必須有著足夠的勇氣戰勝兌現承諾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從不放棄。當你真的兌現承諾,就會發現你擁有了威信,在所有人面前,說話都鏗鏘有力。這是一個試圖說服他人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招攬賢才,不管是秦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只要有能力,都封官加爵。秦孝公的這個舉措,吸引了很多才華橫溢的人來到秦國,衛國的貴族商鞅也在其中。商鞅在衛國始終得不到重用,在他人的引薦下,得以面見秦孝公。商鞅說:“國家要想富強,必須重點扶持農業發展,激勵將士;要想把國家治理好,朝廷必須賞罰分明,樹立威信。這樣,才能進行改革。”秦孝公連連點頭稱是,但是,卻迫于貴族和群臣的反對,變革的事情暫緩下來。直到兩年后秦孝公王位穩固,才再次提起變革的主張。
得到命令后,商鞅當即開始起草改革的法令。因為擔心自己在老百姓心中缺乏威信,導致新政不能順利推行,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派人在城南的大門外樹立了一根木頭。這根木頭足足有三丈高。商鞅還在旁邊的城墻上張貼告示:“誰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賞十兩黃金。”人們圍著木頭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都不相信只需要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就能得到十兩黃金。他們都覺得商鞅是在捉弄大家,開玩笑呢!人們大眼瞪小眼,沒有一個人上去扛木頭。商鞅知道百姓不相信他的話,因此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不想,百姓們更加質疑了,依然沒人去扛。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從人群中跑出來,說:“我來試試吧,即使沒有賞金,也不損失什么。”說著,他扛起木頭就朝北門走去。此時,商鞅正在北門等著呢!看到年輕人扛來木頭,他當即讓下人奉上五十兩黃金,圍觀的百姓簡直驚呆了。
這件事情讓秦國上下舉國震驚。百姓們全都對商鞅豎起了大拇指,說:“商鞅說到做到,真是一諾千金啊!”至此,商鞅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他在百姓之中已經樹立了威信,因此趁熱打鐵,把新法令在全國公開。新法令賞罰分明,即使對貴族和大臣也一視同仁,讓百姓們全都拍手稱快,積極擁護新法令的推行!
要想推行新法令,商鞅就必須取信于民,這樣才能說服百姓相信他的新法令。商鞅非常明智,在廣大百姓面前證明了他的品質:說到做到,一諾千金。這樣一來,百姓看到新法令中賞罰分明,且貴族和大臣都與百姓一樣待遇,自然非常擁戴商鞅。由此,商鞅的變法正式獲得成功,秦國也在新法令推行之后越來越富強,國泰民安。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需要說服他人。如果我們沒有威信,他人就很難聽從我們的話。不妨借鑒商鞅的做法,先以某件事情樹立威信,然后再說服他人,這樣就能一呼百應,水到渠成。
上一篇:一百句誓言,不如一次行動
下一篇:與其聽別人的,不如聽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