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更要屢敗屢戰
西奧多·羅斯福說:“最好的事情是敢于嘗試所有可能的事,并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后贏得榮譽和勝利。這遠比與那些可憐的人們為伍好得多,那些人既沒有享受過多少成功的喜悅,也沒有體驗過失敗的痛苦,因為他們的生活暗淡無光,不知道什么是勝利、什么是失敗。”
當塞洛斯·菲爾德從商界引退的時候,他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這時他卻對在大西洋中鋪設海底電纜這一構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樣一來歐洲和美洲就能建立電報聯系。菲爾德決心傾其所有來完成這一事業。前期的準備工作中,要鋪設一條從紐約到紐芬蘭圣約翰的電話線路,全長1000多英里。這其中要穿過一片400多英里的原始森林,為此他們不得不在鋪設電話線的同時修建一條穿越紐芬蘭的道路。
通過努力爭取,菲爾德得到了英國政府對他的援助。但是在參議院表決時,菲爾德的方案僅以一票的優勢獲得通過。英國海軍派出了駐塞瓦斯托波爾艦隊的旗艦“阿伽門農”號來鋪設電纜,而美國則由新建的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來承擔這一工作。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已鋪設了5英里長的電纜卡在了機器里,被折斷了。后來,當船只駛出200英里時,電流突然消失了,人們在甲板上焦急地來回走動。正當菲爾德要下令切斷電纜的時候,電流又突然神奇地出現了。接下來的一個晚上,船只以每小時4英里的速度行駛,但由于駕駛不當,船只猛烈地傾斜了一下,電纜又被卡斷了。
菲爾德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重新購買了700多英里長的電纜,委托一位精通此道的專家設計一套更先進的鋪設電纜的機器設備。美國和英國決定從大西洋中央開始分頭向大西洋兩岸鋪設電纜。于是兩艘船開始分頭工作,一艘駛往愛爾蘭,另一艘駛往紐芬蘭,各自承擔一半的鋪設工作。大家希望這樣能夠把兩個大陸的電報聯系建立起來。就在兩艘船剛開出后不久,電纜又斷了。人們重新接上了電纜,但是當兩艘船相距僅80英里時,電流又消失了。電纜再次接上了,大約又鋪設了200英里之后,電纜不幸又斷了,“阿伽門農”號隨即停工,返回了愛爾蘭海岸。
從此,公眾開始質疑,投資商開始退卻。如果不是菲爾德堅持著對眾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整個工程項目早就被放棄了。在接下來的第三次嘗試中,電流仍然中斷。大家都失去了信心,只有菲爾德和他的一兩個朋友仍然對此抱有希望。他們繼續堅持工作,并且說服了人們繼續投資。一條嶄新的、更為高級的電纜由“大東部”號負責鋪設。開始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但距離紐芬蘭600英里處,電纜突然折斷沉入海底。幾次嘗試撈起電纜都失敗了,這一項目也因此停頓了將近一年。
但是菲爾德并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繼續為此目標努力。他組建了新公司,并生產出一條當時最為先進的電纜。1866年7月13日,試驗又一次開始了。這一次電纜順利鋪設成功,并在第一時間向紐約發去了電報。
后來,那條舊的電纜也找到了,并被重新接續起來,通往紐芬蘭。這兩條線路現在仍在使用。
屢戰屢敗的死敵是屢敗屢戰,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可是如果面對困難畏懼了、退縮了,那么就只能做生活的失敗者,再也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在這個世界上,有陽光,就必定有烏云;有晴空,就必定有風雨。穿透烏云的陽光會比以前更加燦爛,經歷過風雨洗禮的天空才能更加湛藍。我們要知道,困難和坎坷只不過是對人生的饋贈,它能使我們變得更清醒、更深刻、更成熟、更完美。
屢敗屢戰,生活總會還我們一片希望、一片成功的天地。
上一篇:寧吃眼前虧,舍小利為大利
下一篇:山重水復疑無路,“貴人”相助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