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制,才能經得起誘惑
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貪多務得,就會因為身背重負而寸步難行。
人在這一生中總是免不了有那么一些時刻被物欲所裹挾,急著向前走,急著想享受一切,急著要得到某些東西,卻要到繁華落盡時才能明白,“我以為爭奪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讓出的;我以為我從此得到的,其實就是我從此失去的”。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法國杰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人的物欲太盛,他說:“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么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人心不能清靜,是因為物欲太盛。我們不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物欲更具誘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貪多務得,就會因為身背重負而寸步難行。
一個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有2萬元錢就好了,我就可以做一個正常生活的人,不用再做乞丐了。一天,這個乞丐無意中發現了一只很可愛的小狗,他見四周沒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窯洞里,拴了起來。
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這位富翁在丟狗后十分著急,因為這是一只純正的進口名犬。于是,就在當地電視臺發了一則尋狗啟事:如有拾到者請速還,付酬金2萬元。
第二天,乞丐行乞時,看到這則啟事,便迫不及待地抱著小狗準備去領那2萬元酬金。可當他匆匆忙忙抱著狗又路過貼啟事處時,發現啟事上的酬金已變成了3萬元。原來,大富翁尋不著狗,又電話通知電視臺把酬金提高到了3萬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腳步突然間停了下來,想了想又轉身將狗抱回了窯洞,重新拴了起來。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漲了,第四天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讓市民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這才跑回窯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愛的小狗已被餓死了。
于是,乞丐還是乞丐。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于是人們會有太多的欲望。貪心會使人永遠沒有滿足之時。因此,不能將貪心作為人生的包袱,壓得太重,突破了極限,反而什么也得不到。
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會傷人害己。”貪欲是人成功路上的障礙,因為它會自動滋生、膨脹,最后噴發而出時,就無法控制了,一切的榮譽、事業、成功也都將隨之煙消云散。
要想克制欲望的火山,就要學會自制。別人的控制都是外界條件,只有自己的內心有了自制的意識,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貪欲。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群兒童分別走進一間空蕩蕩的大廳,在大廳最顯著的位置,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塊軟糖。
測試教師對每一個將要走進去的孩子說:“如果你能堅持到老師來叫你出去的時候,還沒把這塊糖吃掉,將對你有一個獎勵:再給你一塊軟糖,就是說,你將得到兩塊軟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師來就把糖吃掉了,那么你只能得到這一塊。”
實驗開始,孩子們依次走進大廳,結果發現,有些孩子缺乏自制能力。因為大人不在,他們又受不了糖的誘惑,把糖吃掉了。還有一些孩子,想到了剛才提出的要求,認為只要自己能堅持一會兒,就能得到兩塊糖,于是盡量控制自己,轉移注意力,唱歌、蹦蹦跳跳,就是不看那塊糖,一直等到老師來。這樣他就得到了獎勵,有了第二塊軟糖。
專家們把孩子分成兩組:對能夠堅持下來得到兩塊軟糖的和不能堅持下來只得到一塊軟糖的孩子,對他們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只得到一塊糖的孩子,普遍沒有得到兩塊糖的孩子成績突出。也就是說,凡是小時候缺乏自制力的,長大后做事就不太容易成功。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自制,就要克制欲望。自制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制欲望,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制。
為了實現目標,也許你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放棄一些自己深深迷戀的事,這樣就會感覺到一定的“約束”。但是,為了生活,為了目標,我們不能試圖擺脫一切“約束”,而是應該在“約束”的引導下,一步步沿著既定的目標,穩步地前進。
人生不是絕對自由的,有環境束縛著你,有道德規范著你。與其去追求絕對的自由,還不如從內心深處去認識這些“束縛”的必要性,從中找到相對的自由。
上一篇:學會寬容他人
下一篇:學會選擇,懂得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