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不敢想或想不到的地方,藏著鉆石
讀著司馬光砸缸故事長大的我們,按說應該不缺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只可惜,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教育內容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分量太輕。也或者,和人群在一起看起來似乎總是更安全的,走出人群不僅要承受無數針扎似的目光,還有可能被“槍打出頭鳥”。于是,“別人都在那樣做”成了很多人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
有錯嗎?好像也沒有。沒錯嗎?好像也不對。判斷對錯的標準,取決于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如果你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對安穩的期望高于一切,那么和大家一樣恐怕更適合你。但如果你對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關注高于一切,對成功的渴望無比強烈,那么,越是別人想不到、不敢想的地方,越是你的詩和遠方。
30多歲的曾輝是一家國企的工程師,偶爾很忙,大部分時間很閑,拿著一二十萬的年薪,有車有房。妻子是老師,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大家都說,這種小康的日子最幸福不過,曾輝承認他很幸福,但他可不認為這就夠了,一直在尋找機會。
這不,機會來了。上了小學的女兒作文寫得一塌糊涂,可妻子是數學老師,沒辦法,兩口子張羅著給女兒找個好的補習老師。特級老師倒是找到了,價格也高得咂舌,他們倒是負擔得起,但他同時動了別的心思。
接下來他的一系列動作包括:發動妻子幫忙介紹各學科的特級老師,在直播平臺上建了幾個欄目,并且請朋友廣為宣傳。他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線授課,第一次免費試聽,以后按照課程內容和時長付費。
他付給老師可觀的報酬,老師們只需要在家里講課就可以有高額收入,他們樂意。而家長們只需要付出比補習班低的費用,就能享受到特級教師的輔導,他們也樂意。曾輝做的,其實就是把供需雙方聯系起來。
這并不算是一個多么新奇的點子,我相信很多帶孩子上輔導班的人,可能都冒出過這樣的想法,只是極少有人真的去做。大家只是任想法在腦海里飄過,沒有想過把它落實下來。畢竟,誰知道是不是真的靠譜呢,而且前期要墊付不少資金,萬一招生不理想不就賠了么,又不缺錢好好的折騰什么呢……不管哪條原因,總之大家止步不前,而曾輝動手去做了,而且是最早一批,據說現在年入百萬。
很多人對于這件事的反應是:“我也能做到,而且會比他做得更好。”
但關鍵是你沒有想到啊,或者想到了你也沒有動手去做啊。
如果說想不到,是眼界太窄、思維太局限,需要腦洞大開,培養創新思維,這是一項長期工程,不是我一句話可以讓你茅塞頓開的。那么,很多人不敢做,這個問題就更好解決了。因為我相信,我們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總有那么一些時候,大腦中閃過一些靈感,比如“在這里開一家冷飲店準保生意好”“要是有人建立一個平臺幫我處理舊手機就好了”……
這些話,我在不同場合,從不同人口中聽說過很多遍。但大家都是隨口一說。
為什么他們不動手去做呢?理由包括“我們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哪兒賠得起啊”“我這人缺乏管理才能,當不了老板”“我也就是隨口一說,誰知道可行性怎樣呢”“我現在沒資金沒技術沒人脈,等有了一定積累再說吧。”
還有一個更常見的理由:“要是靠譜,別人早就去做了,哪兒輪得到我。”看來大家都對另一個故事爛熟于心:有一個小孩很聰明,一群小孩子看到路邊有棵梨樹,結了好多梨子,就爬上樹摘果子吃。只有這個小孩不動。別人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梨子一定很酸,否則,早就被人摘光了。”果然,爬到樹上的小孩紛紛下來了,梨子真的很酸。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所有人都這么想,是不是就沒有人去路邊的樹上摘果子吃了?于是,哪怕果子很甜,也會被剩下。
現在你已經看到了,許多人不敢做,不是因為這件事情
有多么危險或者成功的概率太低,而是自我設限,自作聰明,以及,總在等待時機成熟了再去做。
我身邊有不少人,對他們來說,個人溫飽根本不是問題,個人成功才是問題。他們對財務自由充滿向往,對現狀也有諸多不滿,而且也有不少可行性頗高的好點子,可他們就是不肯動起來。
從目前的狀態中跳出來,進入一個陌生的、未知的領域,做一件并不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的確不容易。你要有與眾不同的勇氣,要有坦然面對一切結果的擔當,更要有把事情做成做好的智慧與謀略。
雖然是少有人走的路,但并不意味著就是一條坦途,更不是只要肯走就一定有收獲,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搏那個概率,哪怕最差的結果不過是退回原地。
所以,雖然我理解大家不動的原因,仍然認為,該動的時候就要動起來,哪怕前景不明朗。因為,當前景明朗、時機成熟的時候,蛋糕早就被沖進去的人瓜分完畢。真正的好機會,永遠存在于未知和恐懼中。
于是,不管你邁出的這一步是觀念一轉的微調,還是傷筋動骨的大變;不管結果是慘敗而歸,還是盆滿缽滿,你都收獲了鉆石。因為那些鉆石,可以是真金白銀,更可以是在自己身上發現了一個可供采掘的富礦。
上一篇:在你飛檐走壁之前,先學會腳踏實地
下一篇:在婚姻之中做到保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