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會帶來好運氣
林一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做事果斷有頭腦,對員工也決不苛刻,獎勵上也算慷慨。但他在公司經常遭遇尷尬。下面是他自己的一段敘述:
“前些天我出差回來后直接去了公司。發現辦公室喜氣洋洋,員工有說有笑,手里的話也沒有停下來,但他們一看到我,立刻換了表情,屋里變得鴉雀無聲。
“我當時感覺特尷尬。其實我并不介意員工在工作時間隨便聊幾句,工作效率不是硬壓出來的,輕松愉快更出活兒。但不知道為什么,盡管我每天盡量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并不直接看到他們,但是只要我一坐到座位,員工那邊就像得了什么感應,馬上變得死氣沉沉。
“我感覺自己挺失敗的,開會發言總得我一個個點名,并且我都懷疑他們說的是不是真心話。于是,我就把大會變成開小會,桌上擺水果,就像茶話會的樣子,但是大家還是一個樣。除了幾個老員工說說,其他人還是低頭不語,很拘謹。
“眼看著一個個鮮活的新人一進公司就變得謹小慎微,我比他們還納悶兒。
“后來,我找了幾個老員工了解了一下情況:他們都說因為我總不笑,拉著臉,大家都以為我對同事們不滿意,所以一見到就心里打鼓。我性格內向,再加上工作壓力大,可能不太會笑,倒不是故意擺張“臭臉”。其實我老早就知道員工對我的“不笑”,意見很大,卻不知道到了這種程度?!?/p>
身在職場,“擰巴”的五官搭配對于周圍的同事及伙伴來說,可能正在構成一種“表情暴力”侵犯。林一的情況就是如此。情緒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的,老板總是不笑,就會給員工傳遞一種消極、壓抑或焦慮情緒,自然員工會感到壓力與困擾。
看來,笑容的作用真不可小覷。其實,不只是職場,人和人在任何場合的接觸都是如此。英國詩人雪萊說過:“微笑,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微笑是很好的溝通媒介,可以為你帶來機會和財富。例如,在一家商場里,同樣的幾個店面,貨物的擺放和種類幾乎一樣,就連售貨員的年齡、裝扮也相差無幾,但是比較幾天的營業額后發現,以微笑相迎的店員所在的店面成交額要高出其他店面很多。
希爾頓在創業初期,投資了幾千美元開了第一家旅館。希爾頓的母親告誡他:“你應該學會把握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微笑。有微笑的服務才是最能為你創造價值的?!币虼?,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永遠對顧客保持微笑。后來希爾頓還將酒店的口號改為:“今天你微笑了嗎?”而他自己也是不管走到哪里,臉上都保持著微笑。也許,正是因此,就是在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期,希爾頓的旅館也照常經營。
我們也常在電視新聞上見一個國家的首領同另一個國家的首領會談,大家幾乎都是帶著得體的微笑,是否有板著臉的呢?如果是那樣的話,那恐怕是要討論戰爭問題了。
當年小平同志和撒切爾夫人討論香港問題時,雙方臉上都帶著微笑,為什么笑呢?談判桌上如同戰場,盡管內心喜悅倒不一定沒有,但是主要還是為了拉近距離吧。距離近了,話就好說些。
真的,在人際交往中,真誠的笑容永遠讓人難以拒絕。在笑容中,微笑又是最常見的。世界各民族普遍認同微笑是基本笑容或常規表情。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表現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歡愉的微笑,說明心情愉快,充實滿足,樂觀向上,善待人生,這樣的人才會產生吸引別人的魅力。
表現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人交往,使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真正地接受。
表現真誠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蕩,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實意,而非虛情假意,使人在與其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覺地縮短了心理距離。
表現樂業敬業。工作崗位上保持微笑,說明熱愛本職工作,樂于恪盡職守。如在服務崗位,微笑更是可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讓服務對象倍感愉快和溫暖。
真正的微笑應發自內心,滲透著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無包裝或矯飾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視作“參與社交的通行證”。
第八節 別讓判斷力攔截我們的智商
我們都知道那個笑話:
一對父子在集市中買了一頭驢,牽著回家。途中,有人見到后說,瞧,還有這種人,有驢子不騎,卻要走路。父親聽了,便讓兒子騎著驢走。走了一會,又引來了別人的議論,他們指責兒子不懂孝順,自己騎驢卻讓父親走路。兒子趕緊下來,父親騎上了驢。繼續往前走,又有人指手畫腳,說父親不疼兒子;這下兩個人犯了難,想了半天,父子兩個都騎到了驢身上。剛走不遠,又聽見旁人議論:說兩人不懂得愛護驢,想把驢累死。兩個人又都趕快下來。這時,父子兩人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干脆,便抬起驢走路了。
故事固然讓人覺得好笑,但笑過之后想一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經常有猶豫、不知所措、拿不定注意、不知該聽誰言的時候呢?這其實很正常,再果斷的人都難免在一些事情上猶豫不決。但如果凡事都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就會失去自我,變成人群中的平庸之輩。
小張畢業后進入機關工作,聽人說在機關與領導的關系很重要,凡事要多向領導匯報請示,便記在心上。
辦公室門鎖壞了,領導讓小張買個新的換上。小張跑到五金店,選好東西,剛要付錢,一想不對,還沒跟領導匯報呢。于是他跑回去,向領導匯報了門鎖的種類及價格,請示買哪一種好。
聽小張說完,領導微笑道:“你自己決定就行了?!边呎f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張心花怒放,看來“凡事多請示”說得沒錯!
又一次,打印紙用完了,領導讓小張去買。依上次的經驗,小張先把打印紙的品種、價格摸了個底清,還打印出來,拿給領導作了詳細匯報。領導很高興,還夸小張辦事細心。
以后,無論大事小事,小張都先向領導匯報請示。在他看來,這樣既不會出錯,又能增進同領導的關系,真是一舉兩得。
后來,因為人事調整,科里空出一個副科長的位置,小張和同時進單位的小李都有希望。不過小張很有信心,他想,就憑自己和領導的關系,絕對比只會悶頭做事、不知道請示匯報的小李強!
這天,小張又有事匯報,卻在門口聽到領導與人事科長的談話:“這個副科長還是叫小李干吧,小張太沒主見,什么事就知道請示匯報……”
小張的錯誤就在于總是以領導的意見為中心而漸漸失去自我,忘記了培養自我的判斷力。
做人做事不能沒有自己的想法。缺乏主見之人做什么事總是考慮別人的意見多過自己的想法,常給人以優柔寡斷之感;缺乏主見還常被與不敢承擔責任聯系在一起,很難被委以大任。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個人獨立和成熟的體現;有主見,才能突出個人特色,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標志。
其實,是否有主見,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判斷力,與一個人的個性有關。要想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就要提高判斷力。康德說,判斷力是一種天賦的能力,只能鍛煉卻沒法教授。既然無法教授,那你該怎樣鍛煉判斷力呢?
為解決這個問題,先來分析一下人為什么會沒有主見。
沒有主見一般有這樣幾個原因:比較軟弱,不夠自信就容易受別人干擾;如果不愿思考問題,總愛依賴他人,當然也就無個人見解;過于追求完美,擔憂這擔憂那,就會想聽到旁人的意見,可意見太多,就會喪失自己的判斷力;還有可能是你的經驗不夠,怕做出錯誤的判斷。
要做一個有主見,有判斷力的人,需要針對上面的原因,要各個擊破。
首先,要學著自信。自信是一種態度,一種內心修為。你要不斷地“查看”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給自己確定處理事情的原則: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但別人發表意見時,自己也要說出主張。這樣做你就會發現,其實,你并不是有主見的。
還應該多思考。主見是一個人思考的結果,無思考的過程,就不會提出個人觀點。你也要學著抓事物的主要矛盾。解決問題時不能總想面面俱到,找到主要矛盾,先解決它,其他事情就容易處理了。
要想判斷準確,需要能理解事物的原理或本質;當然,也可以憑豐富的經驗來判斷。因此還應該在兩方面下功夫——多經歷、多學習。
有些人聰明老練,但有時也會判斷力失靈,遲遲拿不出主張。這時很可能是因為他一直在關注同一個層面,走不出慣性。所以有時你也得拉高層面來看問題,只有看得較高、較遠,才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更快得出結論。
拋出硬幣,正反的機會各半,倘若你只是為判斷正反面,而苦苦思索,想破腦袋也未必有定論,但這卻是大多數人日常煩惱的主要來源。其實很多的選擇,只不過是選擇了一種方式而已,無所謂對錯,也無法驗證,其間更充滿了不可預見性。你所做出的任何一種選擇,在不遠的將來,都將再次遇到新的選擇。所以,很多時候“隨便選一個”是真諦所在。
當然提倡有主見,并不是說要我行我素,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錯了也不接受批評。而是在于堅持真理,堅持自我。而弄清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是否正確,同樣需要判斷力的參與。
第九節 自控力會為你除掉心中的藤蔓
自控力,是指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一個人對自身的情感,欲望、沖動施加的正確控制。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將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付諸行動的能力,或將自己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情有效制止。
一個人的自控力如何會常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成就的個人的現狀。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個房間里集中起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告訴他們,自己要出去一會兒,現在有一些他們愛吃的糖果,假如現在吃,每人只能得到一顆;如果等他辦完事回來再吃,可得到10顆。結果,心理學家關上門后,孩子們的反應各不一樣。有的孩子急切地拿起一顆糖就吃,有的孩子則能抵住誘惑,一直等著心理學家回來,最后得到10顆糖。后來心理學家對他們進行了多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那些能克制欲望的孩子更穩重可靠,到一個新的環境能更快速地適應,人際關系更融洽些。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孩子,遇到壓力易退縮,性格較前者固執、偏激,更易受挫。心理學家因此得出,自控力對于一個人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日本作家稻盛和夫在其《活法》一書中鼓勵我們一定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本能,如此智力方能得以發展,遇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有自控力的人永遠懂得自己下一刻必須做什么,而不僅僅是該做什么。他們會更理性地朝目標前進,不為本能與情感所牽絆。
是的,在學習工作中,一個有自控力的人會明了自己當下的任務,將那些有礙于達成目標的事情從腦子里濾掉,從而更加專注。自控力差的人則相反。
比如,一個人上班時,本來前一天安排好了今天的計劃,但忽然間不想干了,于是放縱自己,一整天在單位什么正經事都不做,只是晃到時間下班,然后回家?;蛘咂綍r都掛在網上,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單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發疼、兩腿坐到發麻都不肯停下來。
如果,他能有足夠的自控力,上班利用好時間,晚上回家不上網打游戲到很晚以致影響休息,這樣他可能就不會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去做,手頭的項目就不會草草收場,也就不會看到老板因不滿而變得陰沉的臉。
如此看來,控制力能為我們省下做那些不必要事情的時間,去專心做那些于我們真正有益之事。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開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時,自控力的培養也就開始了。因為我們在管理自己的時間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審視自己生活中的瑣事,得出哪些事于自己有貢獻,哪些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我們也由此學會了規劃時間。這個過程逐漸培養出我們對時間的敏感,漸漸地提高自控力,對那些浪費時間的事說“不”。每一次克制住自己不去做一件浪費時間的事,自控力就會隨之提高一分,進而下一次再遇到此類事時就能克制得更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我們不斷會省下更多的時間,做那些于我們有益之事,也正是這樣許許多多的事成就了我們。
在生活中,一個有自控力的人還知道如果控制自己的情緒,刪除頭腦中那些不好的想法,從而更加理性成熟。在與人交往時,有自控力的人會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贏得他人的好感。這樣的人生必然可以走得更好、更遠。
比如,某人很善良,為人熱心腸,可就是脾氣不好。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的怒發沖冠,甚至對領導,遇到不順心也表現出來,不善于控制情緒影響了他的人際關系,影響了升職。這個人認識到這一點決心改正。
再處理什么事兒時,當他察覺到自己情緒激動,眼看要控制不住時,就及時采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克制沖動。言語暗示如“不要做沖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付這件事,沒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或換到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這些都很有效。這樣的自控力讓他收獲很多,慢慢地,朋友多了,工作起來阻力也少了。
自控力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那些明知道不應該、卻始終如藤蔓一般纏繞心神的東西。人總是有一種慣性,愿意隨自己的心意而為,雖然知道有些并非是正確的。但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擁有非凡的自控能力,就像孔子所言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他們能在自己耳邊輕聲而堅決地說“非如此不可”。而就是這樣的自控力讓成就了他們。
從一點一滴開始,從安排每天的時間開始,提升我們的自控力,我們的生活一定是高效而愉悅的。
上一篇:往上連接父母,往下連接孩子
下一篇:心中有方向,腳下才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