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抱怨的人永遠看不到別人身上的好
人們在面對失意的時候,有人堅強,也有人逃避,但更多的人則選擇了抱怨。他們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一樣,逢人便訴苦,張嘴就抱怨,他們總是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卻看不到別人身上的好,以至于抱怨就像傳染病一樣,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斷感染著我們原本美好的世界。
抱怨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它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普遍。但是,這些不必要的抱怨形式不僅會浪費我們的時間,而且還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系,削弱我們的自信心。
抱怨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總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滿意,而產生一系列苦惱的人。如小孩會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責怪鉛筆壞了;一位朋友因做事沒有堅持下來而抱怨自己的記憶力差;司機因發生碰撞事故而抱怨路上的坑洼;被遺棄的情人會責備自己所做的一切……這種種抱怨不絕于耳。
誠然,我們都不乏抱怨他人的時候,有時候抱怨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它讓我們放松心情,保持愉悅的心境,但是習慣性的抱怨卻會演變成一種綜合癥或者一系列令人不愉快的癥狀,包括各種各樣的牢騷、責怪、挑剔、誣蔑、爭吵、誹謗和自我封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因人們不加思考而出現。
有一天,一個船夫駕船給別人送貨,他突然發現迎面一只小船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只船就要撞上了,那只船卻并沒有想要避讓的意思。船夫大吼著:“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但他的吼叫完全沒用,兩艘船還是撞在了一起。他怒罵道:“你不會駕船啊,這么寬的河面,你竟然光往我的船上撞。”但他跳上對面的小船上一看,非常吃驚,小船上竟然空無一人。
可能在生活中,有許多情況都和這位船夫一樣,當你責難、吼叫的時候,你的聽眾或許是一只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絕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
大牛和妹妹小美的父母早逝,他們倆一直相依為命。大牛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小美則在家料理家務。
周末的時候,大牛一回到家,妹妹小美就一臉冰霜地抱怨道:“哥,你怎么又回來這么晚!對了,剛才物業又來收取暖費了,你工資發了沒有?”
“還沒有,我……”
“我,我什么啊?一個大男人,一個月才賺1000塊,還每個月拖了又拖,你看人家小麗的哥哥,現在都做部門經理了!”
“那你去找他呀!別在我這待著!一天到晚不干活,你說我一下班冷鍋冷灶的,哪有心思干活?猴年馬月也當不上經理,都是讓你給拖累的。”
“不就今天沒做飯嗎?我每天在家當洗衣婦、燒飯婆,哪一天不是累得腰酸背痛的?今天我還就不做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你累,難道我就不累嗎?你知不知道,現在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我們公司又要裁員了,我的壓力有多大,你知道嗎?”大牛越說越氣,到最后怒不可遏,隨手把手里的公文包砸到了小美身上。
“嗚——嗚。”小美像個潑婦似的號啕大哭起來。
“這日子沒法過了!”大牛抬腿出門,到外面的小飯館喝酒去了。
大牛并不知道,小美之所以沒給他做飯,而且向他抱怨,其實是因為被男友拋棄了。小美也不知道,哥哥正面臨著失業的壓力,心情也實在是不好。因此,造成一場家庭戰爭的爆發。他們苛求、指責對方,不停地抱怨,這也讓他們看不到別人身上的好。
其實,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戰勝這個環境。這就好比是行路。當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阻狹窄的路段時,你就只能打起精神,克服苦難走過去,而決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是索性坐在那里打盹,這樣你永遠都不可能走過去的。
所以,置身不如意環境的人們,停止抱怨吧,面對現實,把握機會充實自己。一個肯努力上進的人,在任何環境里都要保持自己的自信。不要對自己目前的現狀抱怨或不滿,它們可能是貧乏的、不好的,但是你可以從中去發現出路和希望。一個人如果不能重視現在,就絕不會有可以期待的未來。
上一篇:愛情經不起考驗,友情經不起猜疑
下一篇:愛是兩個人的,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