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真諦在于無私奉獻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既要愛自己,也要學會愛他人。因為,愛的核心在于愛他人,愛的真諦在于無私奉獻。
在這個世界上,人不能一味地只強調要別人來無條件地愛自己——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權利。而且,一個人的財富、地位、權勢、美貌……根本不能為他帶來真正的朋友。人若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擁有更多的朋友,首先必須愿意為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心。不懂得奉獻愛心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友愛。
一個女孩曾對父親這樣抱怨說:“我不明白,在學校里同學們為什么都那么自私自利呢?他們只考慮自己,從不照顧我!”這從另一方面說明這人女孩自己對同學就很不友善。
其實,假如你的同伴不喜歡你,那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的過錯——不要去強調別人的自私、別人對你無愛,要想想自己是否私心太重了。比如,當你內心自私的念頭占上風時,你是否會去做一些讓你的朋友不高興的事情;再比如,你是否孤芳自賞,不愿意犧牲自己的一點私利等等。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等各種人打交道,這些人的性格脾氣、興趣愛好、品德學識、生活習慣……一定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果你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愛而只想索取別人對你的愛,那么是沒有人愿意與你成為朋友的。
當你只關心自己,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時,你的自私會讓你與身邊的人拉開距離;當你態度生硬、傲慢地待人時,你就等于孤立了自己;當你豎起眉毛,瞪圓雙眼,呵斥別人時,不論你多么優秀,你也只會讓人討厭。
結交更多的朋友從日常生活的許多小事中就可以做到。你可以反感迪斯科,但你絕沒有理由討厭跳這類舞的人;如果你能以優美的華爾茲、探戈舞步喚起他們的興趣,并做他們的教練,不僅會給大家帶去歡樂,你自己也會快樂。
面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人如果不吝惜自己的愛心,在關愛自己的同時也照顧對方的感受,在他人遭遇困難的時候不是熟視無睹而是主動伸出手來給予幫助,那么,大家都會感到這個世界是溫暖而充滿陽光的,雙方都愿意做朋友,而且,當你需要幫助時,他人也會伸出援手。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你給予這個世界、給予別人愛心不會讓你損失什么,反而會讓你受益良多——肯于主動奉獻愛心和別人交往的人,定能獲得更多的友誼和樂趣。
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是用時間來計算的,而是以其貢獻了多少愛來衡量的。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道雨后的彩虹看到下面有座弧形的石橋,它對石橋說:“我的大地上的姐妹啊,你的生命可比我長久多了。”石橋回答:“怎么會呢?你那么美,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永恒的。”
彩虹的生命沒有石橋永久,石橋也的確沒有彩虹美麗。但是,彩虹與石橋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石橋固然不美,但它長久穩固地架于兩岸之上,默默地為人們工作,這是它生命的價值;彩虹雖只有在于雨過天晴的瞬間,但它那瞬間的美麗卻給人們留下了永久的記憶,這同樣是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之旅不過幾十年,我們無法無限延長它,無法求得它的永久,但我們可以奉獻自己最大的愛心,讓生命更有價值。所以,無論是長久存在,還是一次瞬間美好的展現,都可以說是生命的永恒——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生命本身的長短,而在于奉獻的多少。人只要有所奉獻,生命就是美麗的。
1998年夏,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了持續三個月的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在這次嚴峻的抗洪救災行動中,當地許多居民主動拆掉自己的房屋,甘愿犧牲“小家”為“大家”。湖北沿江放棄大小民院100多處,轉移人口數十萬。為了做好分洪準備,公安縣按照規定在16個小時內完成32萬群眾的轉移工作。
當黑龍江大慶油田南大門只剩下肇源堤防最后一道防線時,為了保住大慶,農民們含淚挖開支渠,把滔滔江水引向綠油油的農田,引向自己的村莊。他們說,犧牲“小家”,保住國家特大油田是值得的。
在抗洪前線20萬將士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官兵家中受災,有的官兵家人被洪水沖散,但這些官兵放下憂傷,去救群眾、堵激流。為了支援抗洪搶險,他們在“三江”上游地區主動承擔風險;各主要水庫主動儲洪,減小下游洪水壓力。全國各地,從中央到地方,從各級領導到普通老百姓,各行各業都從抗洪大局出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奏響了一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的奉獻之歌。
中國儒家文化十分重視“仁者愛人”精神的涵育,強調“厚德載物”的道德思維和行為方式,對扶危濟困的人物,《史記》、《漢書》等書中均有記載,目的是彰其美德,永傳后人。
是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忘我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自己的愛,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周圍的人就會感受到他們的光與熱,他們的人生也因此而更有價值和意義。
許振珊,山東省煙臺市義工,她為了幫助兒童村的孩子們,匿名捐款20萬元,每次都從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在許振珊看來,這就是一個人對社會的大愛。
周健花,煙臺海陽市的一位保潔員。在40萬平方米的保潔區里,她一年要磨破五條自行車輪胎,要走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征”。
郝翠芳,先后主持完成多項“試管嬰兒”科研課題,其試管嬰兒成功率居55%以上,是全國最高水平。
李登海,一個平凡的農業科研工作者,他的做人信條是“活一天,就要為國家奉獻一天”。雖然他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可以說條件相當簡陋,但他無怨無悔,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面對失敗與坎坷,憑著奮進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最終開創了我國玉米的高產之路。
這些人都用他們的實際行動體現了他們內心的大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人人都獻出自己的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所以,讓我們都來為別人、為世界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吧。
上一篇:沉淀心靈,平和安好
下一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