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完美的神,人們更喜歡稍有不足的人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準備了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
第一段錄像中被訪談的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不僅俊朗不凡,而且成就了輝煌的事業,在整個訪談過程中,他自信、從容、談吐不俗,表現得近乎完美。
第二段錄像中的被訪談者也擁有同樣好的條件,不過在被訪談的過程中顯得有些緊張,碰倒了咖啡,弄濕了主持人的衣服。
第三段錄像中的被訪談對象是一個各方面都非常普通的人,沒有引以為傲的成就和外形,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雖然沒出什么錯,但也沒有什么突出表現。
第四段錄像中的受訪人也非常普通,沒有什么亮點,而且在受訪過程中,他也因為緊張而打翻了咖啡。
教授將這四段錄像分別播放給測試對象觀看,然后要他們選出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受訪者是誰。
結果,最不受歡迎的是第四段錄像中的受訪者,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他。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最被人喜愛的人并不是第一段錄像中那位幾近完美的受訪者,而是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這個實驗反映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的“出丑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是指全無缺點、近乎完美的人并不一定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而那些整體表現完美,卻又有些小瑕疵的人反而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同。
人們雖然向往完美,但是在潛意識中對完美又有一種排斥。一方面,完美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過大,讓人覺得很不真實;另一方面,人的潛意識或多或少都認為:承認完美是一種自我貶低,而自我貶低與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本質需求是相違背的。所以,人在心理上對“完美”有一種又向往又排斥的矛盾。
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的專家、全國著名心理學家——趙老師,曾去青島出席一個心理學講座。當時,她細致得體的穿著、優雅高貴的舉止、知性化的語言再加上淵博的學識,以及在心理學界的卓越成就,使得在場的每個人都認為她幾乎是個完美的女人。大家都由衷地欽佩她,但是卻沒有人真正從心里接受她,因為她看起來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女神”。
趙老師的形象太過完美,眾人都遠遠地坐在臺下,甚至都不敢跟她近距離接觸,仿佛與她接近就會讓自己無地自容一般。盡管她在做講座的過程中也主動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然而,大家都沒有什么回應。
不過在趙老師“出丑”的那一刻情況有所改變了。她的高跟鞋意外地被講臺前的臺階絆倒,她失去了平衡,差點兒跌坐在地上,這時,她的臉一下就紅了。這一刻雖然她自己覺得有些尷尬、難為情,但是,大家卻覺得和她一下子拉近了距離,接下來也開始積極地和她互動起來。
試問,如果沒有這個無傷大雅的“出丑”,趙老師始終都表現得那么完美的話,學員們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接受她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際交往中,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固然可以贏得他人的認可,但是過度追求完美,則未必能夠在社交中取勝。這時候就需要人們運用減法交際,在讓自己更加優秀的同時,適當地保留一些小缺點。
總而言之,降低自己的完美度,實際上就是縮小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關系拉近了,自己才會更受歡迎。因為相比于完美的神,人們更喜歡和那些稍有不足的人來往。
減法交際:“冷廟燒熱香”
成功的人就像耀眼奪目的明星,他的光芒可以把很多人聚集在他的周圍,而那些失意的人的身旁就不會有多少朋友。大家都知道結交成功人士的重要性,但是也別忘了那些暫時失意的人。那些有才能卻暫時得不到發揮的人,或者是原本成功卻在后來落難的人,他們都能有再次翻身的機會,不要忽略了這些人,在關鍵的時刻也許正是這些人能夠幫上你。
“冷廟燒熱香”,是減法交際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話說:“錦上添花無人記,雪中送炭顯真情。”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別忘了在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出現在他的面前。當一個人成功的時候,你不是他們最需要的人;而對那些正處在失意狀態的人來說,你可能就是能夠安慰他們、并給他們帶去力量的人。因此,在結交貴人的同時,不要忘了結交你潛在的貴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人情賬戶”,存進來多少、支出去多少是時刻在變化著的,但是每當我們幫助別人一些,就可以存進來一些,存的越多,到時候能取出來的也就越多。就像把平時用不到的錢存進銀行一樣,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取出當時支出去的幫助,如果幸運的話,還能得到“利息”。
在別人落魄的時候你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么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便能得到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雖然,不是每次付出都能得到回報,但是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不僅可以使別人渡過難關,我們自己也會覺得安慰。再者,大部分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在被你的恩情惠澤之后,他們會記住你的恩情,并尋找可以報答你的機會。
如果想擴大自己的人脈圈,那么就要重視儲蓄人情,也許在平常還看不到什么作用,但這將為我們日后的發展帶來很多益處。只有儲蓄越多的人情,才能夠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順利。要時刻懷著一顆助人之心,在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遇到困難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這也許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身處困境者來說,卻是一件德比天高的大事。也許你只是聽了對方的訴說,或者只是舉手之勞,但對他來說就是莫大的幫助。幫助人的快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即使是一個陌生人得到了你的幫助之后,他將來也可能會幫助別人,這也是你莫大的功德。
當在我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才去積功德的話,那就晚了。因此,只有早早儲存下人情方為良策。求人辦事總是很難,因此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在生活順利的時候多儲存些人情。朋友就是在你來我往中,才能建立更深厚的感情。
《圍城》這部電視劇是一部忠實原著的作品,也像書作一樣經典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可是錢鐘書先生不會輕易同意別人把自己的書改編成電視劇的。《圍城》的導演黃蜀芹女士之所以能夠得到錢鐘書先生的允許開拍電視劇,主要是得益于她的父親黃佐臨,黃佐臨導演早先曾經幫助過錢鐘書。
在新中國建立前,錢鐘書一家困居在上海,他們當時的生活十分窘迫。那時候,錢鐘書的學術書稿無人問津,于是他開始寫小說,盡管這些小說稿是為了養家糊口,可他的寫作態度太認真,每天也就能寫出500字的書稿,這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生活所需。幸而當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兩場錢鐘書夫人——楊絳女士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戲劇《弄假成真》,而且及時支付了酬金,這才使得錢鐘書一家渡過了難關。
雖然這件事時過多年,但是錢鐘書一直記在心里,后來黃蜀芹帶著父親的親筆信來拜訪他的時候,錢鐘書當即答應了黃蜀芹改編《圍城》為電視劇的請求。
正是因為黃蜀芹的父親在錢鐘書落魄的時候曾經施以援手,所以黃蜀芹才能得到《圍城》的電視劇改編權。可以說,錢鐘書就是黃蜀芹父親的“冷廟”,黃蜀芹父親的“熱香”燒對了。雖然我們在幫人的時候不應該想著要得到回報,但是時刻儲蓄人情將對我們日后的不時之需大有好處。
我們必須在人生路上養成時刻儲蓄人情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無人來幫。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朋友的幫助,我們就能夠發展得更順利。但是,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沒有付出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需要付出自己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投資,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感情。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總會需要別人的幫助。比如,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只是獨自完成一件事,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或者是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常懷成人之美的心思,唯有這樣才能常常獲得別人的感激。而有了這份感激之后,我們再請別人來幫助就簡單多了。
總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要仔細地去體味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人世中,雖然我們只是一個處在社會群體之中的個體,但是必然要和別人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因此用減法交際,平時“燒香”的時候不要遺漏了那些被別人忽視的“冷廟”,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上一篇:疑神疑鬼:疑慮讓生活無限復雜
下一篇:知足才能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