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仁慈的心
那是有一次,魯國國君孟孫帶領隨從進山打獵,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只可愛的小鹿,非常高興,便命令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后玩賞。
秦西巴抱著小鹿走在回宮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只大鹿緊跟在身后,不停地哀號,叫聲十分凄慘。
秦西巴明白了,這是一對母子。他動了憐憫之心,就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顧危險,沖到小鹿身邊,親切地舔著小鹿。然后,兩只鹿撒腿跑進了林子,轉眼就不見了。
孟孫打獵歸來,得知秦西巴放走了小鹿,頓時火冒三丈,將秦西巴趕出宮門。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到了念書的年齡,孟孫要為兒子找一位好老師。
許多有名望的人都來向孟孫推薦老師。孟孫一一接見了這些人,但覺得都不是十分滿意。
正悶悶不樂的時候,孟孫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趕出宮去的秦西巴,立即命人去尋找秦西巴,把他請回宮,讓他當太子的老師。
大臣們對孟孫的做法很不理解,問道:“秦西巴當年自作主張,放走了大王鐘愛的鹿,得罪了大王。現在大王您反而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這是為什么?”
孟孫笑了笑,說:“秦西巴不但學問好,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只小鹿都生憐憫之心,寧可自己獲罪也不愿傷害動物的母子。現在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終于被國君理解了。
一個充滿愛心和同情心的人,不僅能夠關愛別人,還能夠影響感化別人,這是孟孫決定再次重用秦西巴的原因。孟孫希望他教育出一個德智兼備的太子。所謂“積德行善”,就是教育人們帶著一顆仁慈善良的心做事。
上一篇:一生儉樸的黃遵憲
下一篇:不爭功名的兩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