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才能常樂
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寫道:“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放縱欲望是最大的罪過,不知滿足是最大的禍患,貪得無厭是最大的過失。每個人都應該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什么都想要。知道滿足的人,常常是最快樂的人;而總是不知足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很辛苦。
當你不知足的時候,不妨假想一下失去現有狀態的樣子!
一位憂心忡忡的婦女來到了某學校心理咨詢室。
“我非常苦惱。”她開始訴苦,“由于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喜歡上網玩游戲,對念書毫無興趣,成績很差,數學計算往往錯得非常離譜。他的性格也一點點地變壞,對你的話不當回事兒,往往是你剛講了他一句,他已經摔門離去……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孩子了……”
聽完這位傷心透頂的媽媽的訴說后,咨詢師拿出了三道選擇題給她做。
第一題,如果您現在臨近產期,您希望您的孩子:(1)以后會長成俊男美女,不過出生時臍帶纏脖,或許有生命危險;(2)以后長相平常,不過生產過程順利。
第二題,如果您生下的這個孩子長到了10歲,您又必須面臨兩種選擇:(1)成績非常好,很多孩子都望塵莫及,不過有一天這個孩子與家人走失,再也無法找回;(2)學習很糟糕,喜歡頂嘴,愛使性子,不過吃飯很香,身體很好。
第三題:如果這個孩子長到了成年,您又不得不做一次選擇:(1)孩子博士畢業,不過被宣告從此不準再見母親一面;(2)畢業于普通學校,不過允許每天和母親斗嘴,可以吃母親燒的菜。
很快,這位婦女就這三個問題均選擇了第二個答案。但是她依舊有疑惑:你干嘛不能提供一個又聰明又健康又乖巧的孩子的答案給我呢?
咨詢師告訴她說:“那個孩子并非你的孩子,最多是你理想中的孩子,如今這個孩子才是你眼前真實孩子的狀況啊!”
這位婦女略有所悟,出門之前,她問咨詢師接下來自己該怎么做?咨詢師布置了一個作業給她,讓她回去后寫下兒子的八個優點,下次來的時候帶著。
第二次來訪,女士給咨詢師描述的兒子是這樣的:籃球打得很棒;吃飯從不挑食;會幫著扛煤氣瓶;字跡非常工整,幾乎不生病……如此描述之后,這位女士憂郁的神色已經蹤跡全無了。
故事中的母親總是對自己的兒子不滿,然而當她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她發現,與失去兒子相比,兒子的缺點真是微不足道。這樣一想,她發現自己的兒子其實已經很好了,以前自己太不知足了!
的確,當你放下心中那些苛刻的、理想主義的評判標準,你的內心才能真正平和、淡定下來,這時候你看待周圍事物、看待自己的眼光就會截然不同。你會發現,生活無限美好,自己以及周邊的人身上都充滿了閃光點。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要知足,但是真正做到知足的人卻寥寥無幾。或許很多人都是如此,當身后尚有退路時,全然不在乎當下擁有的東西,更不知足地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只有當失去了原本擁有的美好時,才恍然明白曾經擁有的已是完美幸福,然而卻悔之晚矣。
以愛情為例。當人們戀上一個人,起初覺得能愛即為幸福,假如恰好對方對自己也有愛,那便是世間最完美的事。當兩情相悅時,就覺得世間無處不美麗。然而日久之后就會既想擁有完美愛情,又想得到更多“面包”了。在擁有了足夠充裕的“面包”之后,又會產生更多別的需求,比如新鮮感、刺激和激情,當一方不能滿足另一方的需求之后,就很可能會發生變故,比如不能滿足的一方會出軌。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完美情人。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自己尚不完美,又怎么能要求另一個人完美無缺呢?知足才能常樂,退而求其次也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你愛上了一個人,只要這個人在重要原則上是優秀的,那么你就可以忽略他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比如有些小懶,不喜歡做家務等。每個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如果可以休息,誰也不會愿意不停地干這干那,你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就不要要求別人做到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選擇伴侶時,要不拘小節,多看大的、好的方面,這樣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完美愛人。很多時候,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完美,其實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如果你還是不滿足,那么你不妨想象一下對方離你而去的情形,也許你就會發現與失去這個不夠完美的愛人相比,他那些小毛病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了。
無法得到最好的,那么退一步也未嘗不可。就像有兩個目標,一個稍高,一個稍低,當稍高的目標無法達到的時候,就轉而去追求稍低的目標。退而求其次,是智者面對現實做出的聰明策略,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氣度、心胸和智慧,而且能夠讓人們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獲得全新的滿足感和快樂。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個人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能偏離生活的軌道,不能忘記生活的根本目的,即幸福。退而求其次,不是退步,而是出奇兵走偏鋒,專門為自己留下些許轉圈余地,不把自己逼入死胡同,以求絕地時可以逢生。
當你不知足的時候,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你失去現在的生活,你會發現那種情況更加糟糕。與失去現在相比,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完美不代表幸福,不完美也不代表不幸福。敢于面對現實,能夠享受當下的生活,懂得知足常樂,才能解放自己的心,讓自己活得輕松、快樂。
上一篇:相比完美的神,人們更喜歡稍有不足的人
下一篇:私心太重:自私自利,不想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