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是智慧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猶太家庭的智慧教育中,特別強調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指路明燈,而不可作為他們成長的保姆或者錢柜。作為保姆,可能會讓孩子過分依賴,從而缺少獨立性;作為錢柜,只是給孩子經濟的資助,這無異于縱容孩子,孩子很可能長大以后無法適應社會的規則約束。猶太人相信,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是當他們的指路明燈。他們相信《塔木德》上所說: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作為父母,必須成為孩子前進道路上的航燈。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父母就是航燈一樣的父母,尤其是他的母親對他的影響尤大。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父親是有名的猶太羊毛商。弗洛伊德的母親是他父親的第二個妻子,在弗洛伊德出生時,父親已經41歲了,母親才21歲。
弗洛伊德的母親對作為長子的他寵愛有加,他的父親則對他非常嚴厲,甚至有時比較冷漠和粗暴。父親會因為他的淘氣而大發雷霆,甚至當著他的面說:“這孩子絕不會有什么出息!”可是弗洛伊德的母親則不這樣看,她總是包容他,替他開脫。
弗洛伊德的母親總是鼓勵他,讓他去嘗試,當弗洛伊德想要知道人是從哪來的時候,他的母親告訴他說:“人是由泥土做成的,所以人必須回到泥土中去。”他不相信這件事。為了證明這件事,母親在他面前用力搓動雙手,接著她指著雙手搓下來的皮屑,說:“這就是和泥土一樣的東西。”當然可能觀點是錯誤的,但重要的是這能夠滿足當時的小弗洛伊德的探索精神。
看到兒子喜歡歌德時,他的母親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整天鉆在一個人的作品中,于是她找了一本莎士比亞的著作送給他。就這樣,莎士比亞成了他永遠的崇拜對象。弗洛伊德稱,他所有的研究都是從莎士比亞開始的。
由于弗洛伊德癡心讀書,讀書需要較安靜的環境,而他的弟弟妹妹們卻天生淘氣,沒有片刻消停,這讓弗洛伊德大為惱火,兄弟姐妹間常爆發沖突。為了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父母特意為弗洛伊德準備了一間小屋,里面堆滿了弗洛伊德買來和借來的書籍,還有床、書架、書桌和幾把椅子。當時還沒有電燈,他的母親特意在他的書屋里裝了一盞油燈,讓他能夠專心讀書。
以后甚至因為妹妹彈鋼琴的聲音攪擾了弗洛伊德的學習,他的母親就在他的請求下把鋼琴抬到了別的房間。就這樣,弗洛伊德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1881年3月,弗洛伊德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醫學院的畢業考試,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母親去接他時,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好樣的,孩子!可是,你的事業才剛開始。”
弗洛伊德把母親的話牢記在心上,從此開始了深入的醫學和精神病學研究。1909年,弗洛伊德應邀參加美國克拉克大學20周年校慶,并發表以精神分析為主題的講演,由他開創的“心理分析學說”在其晚年發展成為一場世界范圍的“心理分析運動”。
弗洛伊德的成長經歷再次印證了猶太人智慧教育的本質,那就是要鼓勵孩子,為其創造條件,引導孩子發現探索。
上一篇:異軍突起而獨步天下
下一篇:強大的國家比賺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