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他時,他的臉上多了一些疲憊,也多了一些沉穩和自信。
他是我一個外地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后,考取了社工崗位。去社區報到之前,第一次見到了他,一個有點靦腆內斂的男孩。我問他怎么想起來考社工,他說工作難找,自己也想從最基層鍛煉鍛煉。
轉眼,他在社區工作已經快一年了。雖然我們同在一個城市,見面的機會卻并不多。直到他父親來看望他,我們才重聚。他身上的變化很大,這讓我對他這一年的工作充滿了好奇。
他說,剛開始到社區工作時,完全不適應。以為社區的工作很簡單,沒想到,小小的社工崗位,也充滿了挑戰。上班第二天,就有個大媽來到辦公室,說她家院子里有青蛙,一到夜里就“呱呱”地叫個不停,吵得她無法入睡,讓幫她將青蛙捉走。這事也歸社區管嗎?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去了。拿根棍子,在院子里搗鼓了半天,終于在院角的草叢里,趕出了一只大大的癩蛤蟆。說到這里,他有點難為情地搖搖頭說,其實從小到大,我也很怕癩蛤蟆,當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看看大媽更害怕的樣子,沒辦法,只能上了。蛤蟆豈肯束手就擒?四處蹦跳,大媽和他,這一老一少,玩起了捉蛤蟆的游戲。筋疲力盡的蛤蟆,最后在墻角落網。看到他一臉汗水,大媽執意打了一盆熱水,并拿了一條新毛巾,讓他洗洗臉。他說,那一刻,他的心里暖暖的。
社工的工作很瑣碎,大多是居家過日子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一次,有個老漢捧著一袋子花花綠綠的碎片,哭喪著臉跑到社區。從老漢斷斷續續的描述中,他聽明白了,這是老漢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塞在床底下,沒想到被可恨的老鼠給咬成了這些碎片。他很同情老漢,卻不知道社區能為他做什么。原來,老漢是來社區央求開個證明,這些錢是被老鼠咬的。這樣他好到銀行去兌換:如果不幫幫老漢,他這些辛苦錢,可能真的打水漂了。證明是無法開的,但他決定陪著老漢一家家銀行跑,最后,總算有家銀行答應幫老漢將錢的碎片粘貼整理,再進行兌換,為老漢挽回了大部分損失。
聽著他的講述,我和朋友都聽呆了,真沒想到,社工的工作,這么瑣碎,這么細致。瑣碎不可怕,經常還得受委屈。他說,有一次,一個居民跑到社區,大罵他們工作失職,一問,原來是每天中午時分,有幾個航班恰好飛過社區上空,飛機的嗡嗡聲吵得他無法午休,他要求社區去航空公司說說,讓飛機改道。他反復解釋,那位居民不但不聽,反而大罵他失職,窩囊,沒用。那一次,他委屈得流淚了。
朋友心疼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拍拍他的肩膀,問他,還會繼續在社區工作嗎?他睜大眼睛,當然啊。他說,就像難免受委屈一樣,社區工作也有很多溫馨的事。有一次,他值夜班,忙到半夜了,忽然接到一個中年男子的電話,說自己快八十歲的老母親睡不著覺,讓他去幫幫忙,哄哄老人。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了。老太太見到他,很開心的樣子,拉著他的手,聊這聊那。原來,老太太最喜歡的孫子,被送到國外讀書去了,思孫心切,她經常失眠。老太太說,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的孫子一樣。他明白老太太的家人為什么要喊他來了。他陪著老太太說了近兩個小時的話,直到老人家睡著了。此后,每隔一段時間,他就主動到老太太家走訪一下,和老太太聊聊天,而每次老太太都會拿出很多好吃的點心,那都是她孫子從國外郵寄回來的,舍不得吃,要留給他。每次,他都會吃一點點,看著他吃,老太太很開心,他也很溫暖。“正是這份溫暖,使我堅持社工這份工作,它是社會最細最深的觸角,感覺著生活,也安慰著生活。”他目光堅定地看著他的父親,又看看我。
說實話,雖然也一直生活在社區,我卻很少和社區聯系,對社工的工作更是很少了解。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我忽然明白,生活和人生就這么瑣碎,我們其實都只是小小的觸須,我們所觸碰并感受到的,就是那個叫生活的東西,我們安慰并寧息的,就是生活中的風波。
(唐仔)
上一篇:感謝離我最近的那個人
下一篇:我只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