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能否至吾家”表明心跡 “揮手從茲去”天涯孤旅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千古絕唱
楊開慧:1901—1930年。湖南長沙縣板倉人。號霞,字云錦,毛澤東的妻子。1920年初與毛澤東結婚,1921年秋季入黨,擔任自修大學學聯(lián)干事,在黨內擔任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1924年到上海,同向警予一起組織女工夜校。后隨毛澤東返湘,旋隨毛澤東去廣州、武漢。1927年夏,武漢國民黨政府反共,楊開慧帶著孩子回到長沙郊外老家。1930年10月,在板倉被軍閥何鍵派人搜捕。同年11月14日在長沙被殺害,年僅29歲。
楊開慧
1.明年秋色好 能否至吾家
1918年8月,毛澤東率領湖南赴法勤工儉學的青年二十多人來到北京。由于這項工作的開展尚須較多的時日,他便經(jīng)楊昌濟老師的推薦到李大釗主持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在此期間,毛澤東和老師楊昌濟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因為北京的熟人不是很多,所以毛澤東就住在鼓樓東豆腐池胡同九號,楊昌濟老師的家就成了他一個最重要的去處。就是在這里,毛澤東和楊開慧,彼此心儀已久的兩個有情人終于相互表明了心跡。
楊開慧喜愛書法詩詞,志存高遠。
一日,毛澤東問楊開慧有沒有詩作。楊開慧說,我喜歡詩,但作不好。去年在長沙時,和周南女中高才生李崇德(后來成為楊開慧的嫂子,楊開智的夫人)要好,曾贈送她兩冊精裝的詩韻。李崇德買了兩盆菊花回贈,我寫過一首詩答謝。說到這里,她略一沉思,吟誦那首詩道:
高誼薄云霞,溫和德行嘉。
所貽嬌麗菊,今尚獨開花。
月夜幽思永,樓臺入幕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其實,楊開慧的這首詩意有所指,所謂“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是暗示同學李崇德早日嫁到楊家來(后來李果然嫁到楊家,成了楊開慧的嫂子)。可是毛澤東聽了,卻笑著對楊開慧說:霞,這首詩贈給我不是很合適嗎?楊開慧聽了,臉色緋紅,心跳不已。就這樣,毛澤東借用楊開慧寫給別人的一首詩,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2.夜長天色總難明 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
1920年冬天,毛澤東和楊開慧終于結成了伴侶。但是由于楊開慧矜持的性格所致,他們在戀愛期間也曾有過一些波折。楊開慧在1929年6月20日寫的《六歲到二十歲》一文中說,她常常把對毛澤東的愛藏在心底,唯恐毛澤東看見她愛他的心。所以,即使是結婚后毛澤東也常常為楊開慧這種態(tài)度而苦惱。1921年,毛澤東為此給楊開慧寫了一首《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1923年12月,毛澤東離開長沙赴上海并轉道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行前,毛澤東給開慧深情地寫下了一首《賀新郎》: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詞人為投身革命而毅然告別愛妻的果敢、悲壯情懷,讀之催人淚下。
1927年,毛澤東在銅鼓同潘心源一起領導第三團秋收起義。后來由于戰(zhàn)斗失利,毛澤東率部隊到井岡山落腳,開創(chuàng)革命根據(jù)地。當時由于敵人的封鎖,通信困難,一封信往往要輾轉幾個月才能轉到收信人的手中。1928年的春天,楊開慧收到毛澤東自井岡山寄來的一封信,知道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根據(jù)地,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3.書信不可通 欲問無人語
然而,分別的痛苦畢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在寂寞孤獨的歲月里,楊開慧時常想念毛澤東,無奈之中就只能借助于文字寄托對毛澤東的綿綿情思。1928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的楊家大屋寫下了一首《偶感》: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心懷長郁郁,何時復生逢?
但是,詩寫好了卻無從郵寄,又擔心被敵人搜了去,細心的楊開慧只好將它藏在自家墻壁的縫隙里。然而,這首《偶感》直到1982年3月才重見天日。當時,湖南長沙板倉修繕楊開慧烈士故居,在拆楊家老屋的舊墻時,在楊開慧住房后墻磚縫中發(fā)現(xiàn)一疊手稿,全部出自楊開慧手筆:一首題為“偶感”的五言詩,一首新詩,兩篇雜文,兩封信,一篇自傳式的散文。詩和散文都流露出對毛澤東深深懷念之情。試想,此詩如果能夠于毛澤東在世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毛澤東見了這首五十四年前的詩稿又該做何感想呢?也許,毛澤東的詩詞中又會因此而增加特別的一首吧?
楊開慧與兒子岸英、岸青
不久,楊開慧收到毛澤東從江西某地代號“中藥鋪”寄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在這里做買賣,賺了錢,‘生意興隆,堪以告慰’。”信里用的是暗語,暗示毛澤東領導下的井岡山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斗爭正順利發(fā)展,不斷取得勝利。楊開慧捧著這封信,兩眼激動地噙滿了淚花。
1930年10月中旬,由于敵人密探偵知楊開慧正在家中,八十多名“鏟共”隊員當即包圍了楊家大屋,將楊開慧逮捕。毛岸英和保姆陳玉英也一同被抓去。
板倉黨組織聞信,及時組織二十多名赤衛(wèi)隊員前去營救楊開慧。然而狡猾的敵人抄小路將她秘密送到了長沙。在監(jiān)獄里,敵人威逼利誘,不擇手段地對楊開慧進行審訊,楊開慧大義凜然,豪邁地對敵人說:“要我背叛毛澤東,背叛革命,成為可恥的叛徒,你們是白日做夢,癡心妄想!”她還對前去看望她的親友說:“死不足惜,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下午1時,楊開慧被反動的湖南省清鄉(xiāng)司令部執(zhí)法處殺害于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時年29歲。
正轉戰(zhàn)在贛南、閩西的毛澤東,突然從報紙上了解到楊開慧被害的消息,頓時淚如雨下,當即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信,稱:“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這年冬天,板倉人民收到毛澤東輾轉從千里江西蘇區(qū)給楊開慧烈士寄來的悼文和給烈士親屬的信,人們遵照毛澤東寄款給烈士修墓立碑的囑托,刻下了一個石碑:“毛母楊開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龍刊”,“民國十九年冬立”。
1950年5月,岸英、岸青兄弟兩個受父親之托來板倉拜掃了母親的墓。
4.我失驕楊君失柳 寂寞嫦娥舒廣袖
1957年,楊開慧生前的好友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請求毛澤東把早年贈給楊開慧的一首詩抄給她。毛澤東于是在5月11日給李淑一回信,寫道:“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罷。有《游仙》一首為贈……”
這便是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后來毛澤東在為此詩作注的時候,對“我失驕楊”一句注曰:“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還有一次,毛澤東為次子毛岸青和兒媳邵華手書《蝶戀花·答李淑一》,以作永久留念。當毛澤東寫到“我失楊花”四字的時候,岸青和邵華以為有誤,提醒說:“不是驕楊嗎?”毛澤東回答說:“稱‘楊花’也很貼切。”表達了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厚情感和不盡的思念。
毛澤東手書《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這首飽含革命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光輝詩篇,如今鐫刻在烈士墓前一塊巨大的紀念碑上,為人民留下了一曲千古絕唱。
5.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其實,毛澤東懷念楊開慧的詩還有一首,由于不是專門為楊開慧所寫,所以沒有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1961年,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這是毛澤東所寫的詩中最浪漫的一首。詩中用詞瑰麗多姿,飄逸俊秀,想象奇特,情景交融。對愛情、友誼、家鄉(xiāng)表達了綿綿不盡的情思。
毛澤東的這首詩現(xiàn)在的題目是“答友人”,其實詩最初發(fā)表的時候寫作“答周世釗同志”,后來才改為“答友人”。
奇異的神話和浪漫的想象之后,詩人回到了現(xiàn)實之中,洞庭湖畔、橘子洲頭一曲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頌歌正在三湘大地回響,既表達了詩人的感奮之情,也對友人、已逝的愛侶、親人以親切的告慰。最后,對芙蓉國里的未來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正像毛澤東自己所說的那樣,這首詩,既是回答他現(xiàn)實中的友人的,更是告慰他心中思念的“友人”的。
上一篇:《看戲關心“干姑娘”·賦詩安慰兒媳婦——毛澤東鼓勵兒媳劉思齊》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短詩四句慰女兒·長信一封論婉約——毛澤東與女兒李訥》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