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有幸接近毛澤東 遺憾離開中南海
——毛澤東與蘆荻切磋詩藝
蘆荻:1931年生于遼寧省遼陽市。解放前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復員,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調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75年5月29日—9月26日在毛澤東身邊擔任古詩詞講讀秘書。
1.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1975年5月29日晚上,蘆荻拖著疲憊的身子正要就寢,門外響起了篤篤的敲門聲。來人竟是北京市委書記兼北大黨委書記謝靜宜!
蘆荻和謝靜宜一起下樓來到車上,謝靜宜說了一句令蘆荻難以置信的話:“我要帶你去見毛主席!”
蘆荻被這種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什么,見毛主席?”
“你去給毛主席講詩、詞、歌、賦。”謝靜宜說出了原由。
蘆荻還是被震住了:毛澤東主席是全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對中國古典文學深有造詣,怎么會讓我去講詩、詞、歌、賦?車一邊走,蘆荻的心里一邊琢磨,仿佛仍然在夢境之中。
來到毛澤東的住處,當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蘆荻眼前的時候,她才仿佛從夢中醒來。毛澤東對蘆荻的到來顯得非常高興。毛澤東握著蘆荻的手,問道:“會背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這首詩嗎?”
神情高度緊張的蘆荻,思維還無法一下子運轉到劉禹錫的詩上去。
這時,毛澤東慢慢地用鏗鏘之聲吟誦起來: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蘆荻非常熟悉的詩,不知背過多少遍,但是今天聽到毛澤東用他那滄桑的湖南口音吟誦,卻別有一番風味。
毛澤東笑著問蘆荻:“你的名字,是不是從這首詩里來的?”蘆荻笑了,這時才緩過神來。原來毛澤東用這種輕松幽默的方式說出了自己的名字,緊張激動的情緒被毛澤東吟誦的唐詩沖淡了,蘆荻漸漸地平息下來。
毛澤東讓蘆荻坐下來,他和蘆荻的話題接著剛才的那首詩,從劉禹錫開始談起。毛澤東非常喜歡劉禹錫的作品,他吟誦“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還背誦了劉禹錫的《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許多作品。
蘆荻坐在一側,靜靜地聽著。毛澤東興致很高,海闊天空地聊著,由劉禹錫到阮籍,又到庾信。他見蘆荻在一邊只是聽著,笑道:“該輪到你講了,就講講庾信的《枯樹賦》吧。”……
毛澤東已經很久沒有遇到談論中國古典文學的對手了,所以今天的興致特別好,他緩緩地在寬大的房間里踱著步子,嘴里吟誦著詩詞的句子。蘆荻望著他,油然而生老松靜穆之感。
2.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蘆荻給毛澤東讀王粲的《登樓賦》: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
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
毛澤東聽后說:“這篇賦好,作者抒發了擁護統一和愿意為統一事業做貢獻的思想,但也含有故土之思。”當說到故土之思的時候,毛澤東又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伴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接著又說,“我寫《七律·到韶山》時,就深切地想起三十二年前的許多往事,對故鄉是非常懷念的。我的《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楊開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現在有的解釋卻不是這樣,不符合我的思想。”
毛澤東的這段講話,抒發了他對故鄉、故人、故事的懷念之情,也為我們正確地理解《答友人》的詩句提供了切實的根據。
3.忙里偷閑讀《別賦》 獨樹一幟論“蜀道”
有一次,毛澤東與蘆荻談起《別賦》,他說:“江淹《別賦》中‘秋露如珠,秋月如圭’,你書中對‘圭’字的注釋不很準確。”蘆荻聽了,不由大吃一驚,她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如此繁忙,居然還抽空讀過她參加選注的《歷代文選》一書。她從心眼里佩服他的讀書之多。
又有一次,毛澤東和蘆荻談到《蜀道難》,毛澤東說:“《蜀道難》寫得好,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讓人們仿佛到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毛澤東充分肯定了這首詩的藝術性,但是并不同意有人對此詩任意拔高。他說:“有人從思想方面作各種猜測,以便提高評價,其實不必。”毛澤東反對對古詩詞進行任意拔高評價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毛澤東文學批評的態度,一方面也反映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精神。
4.一起搞部《宋詞選》 九泉之下留遺憾
有一次,毛澤東和蘆荻閑談,問起《宋詞選》為什么只有一部胡云翼選注本,注釋也嫌簡單,你們學校開不開詩詞課。蘆荻還未來得及回答,毛澤東接著又說:“我們一起來搞一部《宋詞選》好嗎?搞一部《詩詞曲選》好嗎?你看,這樣的書,出版社會給出嗎?”
毛澤東完全是以一個普通作者的口氣講的這番話。
蘆荻聽罷,一陣驚喜,說道:“主席,您如果親自動手選宋詞,選詩詞曲,這將造福于學術界,造福于子孫后代!你選注的書,哪有出版社不給出的道理?你來說,我來記。你選定了篇目之后,一首一首地談你的見解,我來整理記錄,一定把書寫出來。”
“好,好!”毛澤東發出一陣哈哈的大笑。
畢竟這只是偶爾的感慨。毛澤東畢竟太忙,加上重病在身,大笑之后,留下的只有無盡的遺憾。
《宋詞選》和《詩詞曲選》不過是一場空歡喜。1975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一位負責人突然通知蘆荻離開中南海。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蘆荻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臨行,蘆荻要求見毛澤東一面,向他道別,但是也未能如愿。幫助毛澤東編選《宋詞選》的計劃留下的只能是遺憾。
四個月雖然是短暫的,但是在毛澤東身邊的四個月,蘆荻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學到的東西,她非常珍惜和毛澤東相伴的這段非凡歲月。最后一次和毛澤東分手的時候,毛澤東送給蘆荻一本《唐詩三百首詳析》。毛澤東在閱讀時在上面留下了很多折頁的記號,還做了很多的圈畫、標記,成為蘆荻和毛澤東分手后的一個珍貴的紀念。
上一篇:《朗讀詩書養精神·難得浮生半日閑——毛澤東給孟錦云說詩》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每憶當年聆雅教·從容態度自悠然——毛澤東與蔣端甫》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