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瓦爾多夫斯基,阿·特(1910—1971)是蘇聯俄羅斯詩人。生于斯摩棱斯克扎格利耶村的一鐵匠家里。農村生活和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對于未來的詩人有很大影響。在他十四歲的時候曾給地方報紙寫關于共青團的通迅報道。從一九二五年開始發表詩作。他曾得到伊薩科夫斯基的真誠幫助。一九二八年他到斯摩棱斯克地方報紙作記者。一九三一年出版了他的長詩《社會主義大道》,這首長詩涉及的方面很廣,但缺乏對生活矛盾的揭示。在一九三二年又創作有中篇小說《集體農莊主席的日記》,一九三三年發表了《開場白》,這部長詩的主題是歌頌勞動,描述了一個中農加入集體農莊的動搖和猶豫。描寫農業集體化最成功的作品是長詩《春草國》(1934-1935),這是特瓦爾多夫斯基創作的轉折點。長詩以童話形式表現了個體農民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內心所經受的那種復雜的感受,歌頌了蘇聯農村的偉大變革。在衛國戰爭前,詩人還創作有《詩集》(1937)、《路》(1938)、《關于達尼爾爺爺的詩》(1938)和《農村紀事》(1939)、《扎格利耶》(1941)等詩集。詩人繼承涅克拉索夫的傳統,創作許多歌頌俄羅斯農民,特別是歌頌俄羅斯婦女的詩,歌頌了她們崇高的心靈。如《相見》(1936)、《你的美不會衰老……》、《歌》、《母親》等。這一時期的作品著力揭示了普通勞動者的美好的、豐富的心靈,特別是對農民的描寫占主要地位。在衛國戰爭階段,詩人從戰爭開始一直到戰爭結束都在前線,他深受蘇聯軍民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在他這一階段的詩里描繪了戰場上狂暴的火舌、炸彈揚起的泥土,描寫了軍民以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壯舉,充滿了詩人對祖國所蒙受的痛苦和千百萬人付出的血的代價的悲痛。在衛國戰爭中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長詩《瓦西里·焦爾金》(1941-1945),這首長詩是俄羅斯人民在衛國戰爭中的偉大精神的紀念碑。長詩反映了衛國戰爭的全部歷史,塑造了普通一兵瓦西里·焦爾金的形象。焦爾金“在戰場上是勇敢的兵/舞會上是受歡迎的客人/干起活來是一把好手/這就是咱們的焦爾金。”他無限熱愛祖國,對人民無限忠誠,勇敢無畏、幽默樂觀,他代表了所有的蘇軍戰士。這首長詩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金。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年間創作的其他作品都收入《報復》和《戰線紀事》等集中,詩人的短篇敘事詩也很有特色。《同志的故事》、《父與子》等是一九四二——一九四六年間創作的長詩《路旁人家》的雛形。這首長詩以纏綿悱惻的故事,激動人心的詩句,號召人民不要忘記過去,要珍視和平。詩里展示了在戰爭的道路上的每一家,揭示了俄羅斯人的美好的心靈,指出戰爭可以摧毀其他的一切,但就是毀不了人民的美好的心。在特瓦爾多夫斯基的創作中一組歌頌革命導師列寧的詩占有重要地位,如《列寧和砌爐匠》(1938-1940),詩人記述了列寧在高爾察克村的生活細節,描寫了革命導師謙遜、平易、誠摯的品格。還有《紀念列寧》(1948-1949)也很出色。戰后,詩人最大的作品是《山外青山天外天》(1950-1960)這首長詩在蘇聯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五、六十年代的蘇聯詩歌產生了很大影響。正如本詩題目所揭示的,“天外天”概括了俄羅斯地域的遼闊,同時又比喻歷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聯系。長詩也揭示了俄羅斯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命運之間的聯系,對過去戰爭的哲理性的思考,對戰后十五年的思索。這部作品獲一九六一年度列寧文藝獎金。在1954-1963年間詩人創作了《焦爾金游地府》,在近年出版的蘇聯文學史上認為它是“揭露了個人崇拜的畸型現象”的作品。一九五九——一九六七年的《近年抒情詩抄》獲一九七一年蘇聯國家獎金。此外寫有短篇小說集《砌爐匠》(1958)論文集《文學漫筆》(1961)、《論伊薩科夫斯基的詩》(1969)等。他曾擔任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作協書記、《新世界》主編等重要職務。
上一篇:物語文學
下一篇:特里豐諾夫,尤·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