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師(shī)
369 師(shī)
【尋根溯源】
師姓源自姬姓,以人名為姓,為師君的后代。周朝時,有個叫師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師”字為姓,稱師姓。
【變遷分布】
師姓望族居住在太原郡(今山西太原)、瑯琊郡(今山東渚城)、平原郡(今山東平原)一帶。宋朝時期,師姓幾乎集中于四川、河南、湖北三地,其中,居住在今四川的師姓人數達到師姓人口的一半以上。明朝時期,師姓人口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今山西的師姓最多。當今師姓主要分布在陜西,其次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青海等省。
【名人薈萃】
師曠:春秋晚期晉國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樂家。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春秋時期晉國樂師。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于后世。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
師叔:著名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師叔是鄭國有名的大夫,為政賢良。一次,齊桓公準備要聯合諸侯攻打鄭國,管仲卻警告齊桓公說:“鄭國現有叔詹、堵叔、師叔,有這三良執政,無隙可乘啊!”
師宜官:東漢書法家。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漢靈帝好書法,征天下善書者于鴻都門。應征的數百人中,唯有師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他在酒館時,可以寫字于壁上以出售。
師逵:明代大臣。年少喪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書。洪武中,他任監察御史,廉不置產,接受的俸祿和賞賜都分給了親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個兒子都沒有得到什么財產。明成祖曾說:“北來大臣之中不貪者,唯師逵一人。”
上一篇:百家姓《隆(ló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鞏(gǒ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