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事,聽天命
季先生語錄:
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餅絕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云譎波詭,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先生在《緣分與命運》一文中寫道:緣分和命運可信不可信呢?我認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比如說,真正的愛情,不是和每個人都能發生的。須得是某一個人,才會對上眼,才會有感覺。又如,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人群中,那么多人,偏偏就是那兩個人,在一起結婚生子,而不是與其他人。這其中,需要緣分,亦是某種命中注定。
人生是有一定的缺憾的,我們須正視人生中的缺憾,須知不完滿才是真正的人生。但是我們不能借此故而對自己的人生坐視不管。換句話說,就是自己該努力的還得努力,該付出的還得付出。總而言之,須得“盡人事”。
但是,也不要以為“盡了人事”就萬事大吉,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還要相信“緣分與命運”,即要“聽天命”。俗話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盡了人事”,要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達,要能“聽天命”,如此一來,也沒什么值得悔恨的了。
事實上,“盡人事”與“聽天命”二者關系密切,相輔相成,甚至缺一不可。試想,若是“盡了人事”,便想心想事成,那么世上只要努力了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了。這樣一來,人世間,哪里還會有那么多的怨恨與抑郁不得志呢?另一方面,如果企圖“盡人事”就能讓夢想成真,取得一個完滿的人生,那么當觸碰到殘酷的現實的時候,就可能會因此而讓心靈受挫,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這便是苦果了。
而若是完全“不盡人事”,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完全聽天由命,也是不行的。這樣只會讓自己人生的缺口更大,毫無完滿可言也是可能的。可見,“聽天命”并非聽天由命的意思,而是秉著按規律辦事的心態,泰然處之。一句話,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
所以說,“盡人事”與“聽天命”是一張紙的兩面,沒有誰都不行。
我們要“盡人事”,因為只有努力了,付出了,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不努力,不付出,就一定沒有收獲。就算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也得彎腰撿起來,才能成為自己的,不然就可能會成為別人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盡了人事”而想一步登天,一勞永逸,世上是沒有這么好的事的。凡事都是有緣由的,成功也是如此。
假如我們能很好地將“盡人事”與“聽天命”結合起來,那么,我們至少能做到問心無愧,無怨無悔。命中注定,是你的就是你,該是你的總會來。而不是你的,也不必為之而過于傷悲,凡事莫強求,過于強求,累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輕則,只是一時沮喪,重則可能失去自信,失去信念。這是得不償失的。
我們無法決定和改變“天命”。但是我們能左右我們自己。因此,在行動上,“盡人事”要竭心盡力。生活中,我們不妨時常問問自己:“我到底有沒有‘盡人事’?”
為父母的,對子女有沒有盡心盡力地養之、教之?
為子女的,對父母有沒有竭心盡力地侍奉、贍養?
為學生的,有沒有用心學習,并且盡力學到最好?
為老師的,有沒有幾十年如一日,誨人不倦,教好每一個學生?有沒有嚴謹治學,用心教學?
為官的,有沒有秉著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
……
如果“盡了人事”,那么,即便失敗了,還是會問心無愧,內心還是能平靜。否則,將終日悔恨。
真正的人生是不完滿的,但是,為了讓它更圓滿一些,為了讓遺憾更少一些,我們須得“盡人事”,也得“聽天命”。
上一篇:對朋友要講信義
下一篇:忘記該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