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因屬木本,花艷如荷花,故名,又名木蓮;因在水邊種植廣,稱照水芙蓉,也叫地芙蓉、醉芙蓉;因深秋開花,又叫拒霜花。
木芙蓉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3米,葉大,掌狀,3~5淺裂,葉長互生。花單生于枝端葉腋,花大如小拳,花瓣5片,也有重瓣的,花色有紅、白、黃等色。蒴果扁球形,密被黃色毛。花期10~11月,果期12月。
【養】
木芙蓉為暖地樹種,性喜溫暖、陽光和肥料。喜潮濕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寒,耐水濕,忌干旱。在暖地可長成喬木。在長江流域入冬地上部枯死,來春再萌芽新枝,長江流域以北地區在溫室越冬。
繁殖多用扦插或分株,也可壓條或播種。扦插,于春季2~3月進行,選擇當年生粗壯枝條,長15~20厘米,將插條1/3以上插入沙質土中,插后保持濕潤,1個月后可生根。分株,宜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將母株挖起,切割分離后截干再栽。扦插、分株繁殖,當年都可見花。
木芙蓉可地栽、盆栽。栽種易活,長勢強健,萌枝力強,枝條多而亂,必須及時修剪、抹芽。在春季萌芽期多施肥和水,在生長期需施磷肥。若花蕾過多,應適當疏蕾,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
【賞】
木芙蓉品種繁多,花色豐富多彩,更有變色的木芙蓉。三醉芙蓉,又名醉酒芙蓉,它是一日三變花色:早晨初開時粉白色,中午受到陽光照射顏色逐漸轉淡紅,到傍晚竟然紅得血染一般。也有一日變一色的照水芙蓉:一日潔白,二日淺紅,三日帶黃,四日深紅,至花落時節又變為紫褐色。這種變色木芙蓉猶如一位不斷更換新衣的仙女,令人叫絕。
木芙蓉原產我國西南部,各地多有栽培,四川成都最盛。《成都記》說,后蜀主孟昶“于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里錦繡,高下相照。”因此成都又稱蓉城、錦城。木芙蓉為四川省省花及成都市市花。
民間有一個關于芙蓉的傳說。芙蓉是一個愛花如命、嗜酒成癖的老漢變的。老漢名叫胡勇,祖祖輩輩以種花為業,他孤身一人,無家無室。那年秋天傍晚,喝醉了酒回村,看見小孩子失足落水,他趕忙跳下水救人。孩子救上來了,他自己卻因年邁力衰,酒醉迷糊,淹死在河里。全村人將他的遺體暫時停放在茅寮里,誰知到了第二天早上忽然不見了。在停放遺體的地方,卻長出了一棵茂密高大的花樹。人們圍攏過來看時,只見那花由白漸漸轉紅,花叢里隱隱散出一股酒氣。大家這才明白,花就是胡老漢變的,叫它“胡勇”花,后來輾轉相傳訛叫做“芙蓉花”。
歷代文學家寫有贊美芙蓉的詩。宋代詩人鄭域稱贊它:“若遇春時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湖南一帶木芙蓉較多,稱湖南為“芙蓉國”。唐朝詩人譚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詩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毛澤東在《七律·答友人》中有“芙蓉國里盡朝暉”的名句。唐代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飲》詩:
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此詩中,“晚涼思飲”,表明時已秋末;“江頭酒客”,表明地近水邊。從中已點明木芙蓉生長在水邊和秋季開花。飲酒雖無名菜珍肴,卻有優美的環境,水面荷花剛凋落,水邊木芙蓉正盛開,這是最好的伴醉之物。宋代王安石《木芙蓉》詩: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
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此詩說明,水邊生長著許多木芙蓉,秋天露水點染胭脂(紅色)木芙蓉花,花色變淡。木芙蓉如初醉的美人,勉強抬起青鏡,想要梳妝打扮自己。宋代蘇東坡《木芙蓉》詩: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此詩說,深秋季節,嚴霜降臨,“千林掃作一番黃”,秋風掃落葉,一切樹木都已葉黃凋落,只有木芙蓉亭亭玉立,花團錦簇,獨自怒放。木芙蓉抗拒霜寒而名叫拒霜花。詩人認為把它叫做“拒霜”并不相稱。木芙蓉嚴霜越打越鮮艷,最適宜在霜天里生長,應叫做“宜霜”。【用】
木芙蓉花大色美,整個花期兩個月,每朵花開10天,并有花色多變的特點,觀賞趣味無窮。適宜庭院種植,也可種于路旁,水邊,也能盆栽。
芙蓉花可以食用,木芙蓉花與豆腐共煮,紅白相映,被稱為“雪霧羹”。木芙蓉之花、葉、莖、皮都是中藥材,具有清熱清毒、散淤止血的功效。癰疽瘍腫、蟲蛇咬傷,芙蓉花葉搗爛外敷。赤眼腫痛,芙蓉葉末,水和,貼太陽穴。經血不止,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用米湯飲服6克。瘡腫,木芙蓉葉、菊花葉,同煎水,頻熏洗之。芙蓉花以水浸之,自成黏汁,可以潤發。
木芙蓉的莖皮纖維可以漚麻,是做纜索、織布的好材料。古人曾用木芙蓉鮮花染繒(絲織品)作帳,名曰“芙蓉帳”。
上一篇:木槿百科,木槿寓意,木槿賞析
下一篇:木香百科,木香寓意,木香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