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
明主鑒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吳起
簡介
吳起(公元前440~前381年),漢族,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人,通曉兵家、法家、儒家諸家思想,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后世把吳起和孫武并稱為“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小記
吳起年少時,家里有千斤財富,但他渴望功名,一心求官,四處游走,結果把好端端的一個家給葬送了。鄉鄰因此而譏笑他,誰知他竟一口氣殺死了三十多個譏笑他的鄉鄰,然后離家出走了。
吳起走時咬破手臂向母親發誓,當不上卿相,絕不回家。幾年間,他輾轉求學,來到魯國,拜孔子的高足曾子為師,發憤苦讀,不計晝夜寒暑。曾子得知吳起還有母親一人在家,就勸他回去探望,卻遭到了吳起的斷然拒絕。曾子覺得他很不孝,對他不滿。于是就把他趕了出來。
后來,吳起到魯國做官。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想任命吳起為將軍,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魯國國君對他還是有些懷疑。吳起一心想當上將軍,一展自己平生所學。他得知魯穆公對自己有所懷疑,就回到家殺了自己的妻子,并砍下妻子的頭,獻給魯穆公,以此表明自己的心跡。魯穆公一見,為之一振,就任命吳起做將軍,率領軍隊攻打齊國。吳起果然不負魯穆公的重托,率領魯國軍隊,大勝齊國。
主要思想
吳起認為政治和軍事二者都不可偏廢。在政治方面,首先主張廢除世卿世祿。他曾向楚悼王指出,由于舊貴族的權勢太大,分封的領地太多,他們會對抗國君,壓迫臣民。其次,主張開墾荒地,發展經濟。這是吳起在對人與土地關系問題上的新見解。他解決人和土地之間矛盾的辦法,不是徠民政策,也不是鼓勵人口的自然增殖,而是令奴隸貴族去開墾荒地。
在軍事方面,吳起的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他主張建立一支精銳的為新興地主階級服務的軍隊,其中心思想是軍隊“不在眾寡”,要“以治為勝”。他治軍要求的最高標準是:軍隊“投之所往,天下莫當”。軍隊在駐扎時要有紀律,行動時威武雄壯,進攻時敵不可擋,撤退時敵人追不上,即使被敵軍分割陣勢也不混亂,他認為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打勝仗。
上一篇:呂祖謙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
下一篇:周公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