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淮南 【本書體例】
張岱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一生不仕。明亡后,避居山中,從事著述,是明、清之際著名文學家。現存著作有《嫏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癗(lěi磊),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然又找截干凈,并不嘮叨,𠷺夬(bóguài勃怪)聲如洪鐘。說至筋節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páo袍)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pì辟),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呫嗶(chèpì徹畢)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故不得強。每至丙夜,拭桌剪燈,素磁靜遞,款款言之。其徐疾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zé責)舌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靜,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故其行情正等。
(選自《陶庵夢憶》)
南京柳麻子,長得面色黑黃,滿臉都是疤痕和肉瘤,為人隨隨便便,任意放蕩,不肯修飾。可是他很善于說書,一天說一回書,收紋銀一兩。要聽書需要提前十天拿錢預定,就這樣他還不得空閑。南京當時有兩個行情好的說書人,一個是王月生,另一個就是柳麻子。
我聽柳敬亭說的是景陽岡武松打虎的大書,同《水滸傳》出入很大。他說書描寫,刻畫,非常細致入微,但補充和刪節又很得當,毫不羅嗦。聲音高昂,如巨鐘敲響。說到關鍵的地方,叱咤喊叫,幾乎把房屋震坍。武松到酒店買酒,店主不在,他大吼一聲,店里的空缸空盆都震得嗡嗡作響。在不關緊要的地方著意渲染氣氛,細微到了這種程度。
主人一定要屏住呼吸,靜靜地坐著,傾耳恭聽,他才肯說;如果見下人們交頭接耳,聽的人打呵欠、伸懶腰顯出倦意,他就不往下說了。別人也不能強求他說下去。每到三更的時候,柳敬亭就擦干凈桌子,將燈芯剪亮,瓷杯盛滿熱茶,不緊不慢地說著書。聲調高低輕重,抑揚頓挫,故事合情合理,人物刻畫入筋入骨,揪著世上說書人的耳朵讓他們來聽,不怕他們不咬舌羞愧而死。
柳敬亭長得很難看,可他口齒伶俐、談吐風趣、眼光靈活、衣著素雅。簡直可以和王月生同樣美好,所以他們受人歡迎的程度也正相等。
《柳敬亭說書》,是以真人真事為描寫對象。小說中的柳敬亭,是一位著名說書藝人,姓曹名遇春,號敬亭,江蘇泰州人。十五歲起說書,一生窮困潦倒。年八十余歲去世。
作者塑造人物,采用肖像式的描寫方法。他筆下的柳敬亭,面目“黧黑,滿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概括了這位說書藝人的外部特征及精神狀態,文字不多,卻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對柳敬亭說書藝術的描寫非常細膩。作者寫柳敬亭藝術的高超,不加作者的評價,也不寫聽眾的議論,而是寫聽他說書難。難到什么程度呢?必須在“十日前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提前十天送去訂單和銀兩預約,還不一定能聽到他說書,其觀眾之多,行情之好如此,而柳敬亭說書藝術之精湛,是可想而知的事。
此篇僅三百余字,然而,因其剪裁得當,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細節著力渲染,所以不覺得單薄。武松是梁山泊眾英雄中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武藝高強,性情剛烈。柳敬亭說武松并不拘泥原本的文字,有自己的創新。武松到酒店買酒,店主人不在,他性急,“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這一吼,武松的剛烈之氣,便立刻突現出來。由此可知,柳敬亭說書之所以不同凡響,憑的是詳略得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這就是柳敬亭令人稱道之處。
上一篇:柳異記
下一篇:柳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