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潁川庾某,宋孝建中,遇疾亡,心下猶溫,經宿未殯,忽然而寤。說:初死,有兩個黑衣來,收縛之,驅使前行。見一大城,門樓高峻,防衛重復。將庾入廳前,同入者甚眾。廳上一貴人南向坐,侍直數百。呼為府君。府君執筆,簡閱到者。次至庾曰:“此人壽尚未盡,催遣之。”一人階上來,引庾出,至城門,語吏差人送之。門吏云:須覆白,然后得去。”門外一女子,年十五六,容色閑麗,曰:“庾君幸得歸,而留停如此,是門司求物。”庾云:向被錄輕來,無所赍持。”女脫臂三只金釧,投庾云:“并此與之。”庾問女何姓。云:“姓張,家在茅渚,昨霍亂亡。”庾曰:“我臨亡,遣赍五千錢,擬市材,若更生當送此錢相報。”女曰:“不忍見君艱厄,此我私物,不煩還家中也。”庾以釧與吏,吏受,竟不覆白,便差人送去。庾與女別,女長嘆泣下。庾既恍惚蘇,至茅渚尋求,果有張氏新亡少女云。
(選自《冤魂志》)
潁川郡庾某,在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年間病死了,心口尚有余熱,當天未曾殯殮,忽然活了。庾某說:剛死的時候,有兩個穿黑衣服的人,捆住了他,推搡著朝前走。眼見一座城市,門樓高峻,防衛森嚴。庾某被推進大廳,一同進來的人不少。廳上一位官員面朝南坐著,跟班侍候的有好幾百人。稱這位官員為“府君”。府君手拿筆,審查已到的鬼魂的登記冊。輪到庾某,府君說:“這個人的壽命還沒有盡,趕快派人送回去。”
這時,一侍從領庾某出來,到了城門,叫守城的官吏派人送庾某回去。門吏說:“還須要再請示,才能放回。”當時門外站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姿容雅麗。她對庾某說:“你的運氣真好,有回去的希望了。現在不讓你走,是看門的想向你要禮物。”庾某說:“傳喚得急,來時就空著手,什么財物也沒帶。”姑娘聽說后,取下自己帶的三只金釧,送給庾某說:“你把這些東西送給他。”庾某問姑娘姓什么,姑娘說:“姓張,家住茅渚,昨天患霍亂病死了。”庾某說:“我臨死的時候,派人取五千錢買棺材。我若再生,就用這錢來感謝你。”姑娘說:“我不忍心看庾君遭到刁難,這金釧是我的私物,不需要到我家還錢。”庾某把三只金釧送給了守門人,他們收下金釧,也不說請示的事,就派人送庾某。庾某與姑娘告別,姑娘長嘆一聲哭了起來。
庾某蘇醒過來后,到茅渚尋找姑娘的家,果然張家的女兒才死不幾天。
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不少作品,有這樣的特色:寫鬼狐,富于人性;寫陰世,陽間味濃。《庾申》這篇小說,雖然是寫陰間的事,仍然曲折地表現著陽間的社會現實。對待這類作品,我們不能看它寫了什么,而應當看它怎么寫。
庾申,就是穎川庾某的申述。向人們講述他到陰曹地府的見聞。在通常的傳聞里,地府總是官員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甚至其形象也是金鋼怒目,青面獠牙,給人一種可憎可惡的感覺。但是,穎川庾某所見,并不是簡單地稱善說惡,而是準確地反映了地府的世態人情。庾某到了陰間,掌管人間生死簿子的府君秉公辦事,卒役抓來了庾某,府君查閱生死簿,庾某的壽數未盡,于是速派人送回人世。然而,那些小吏則不然,比如一個小小的門吏,便可以依仗手中的那點權力,勒索財物,中飽私囊,表現出了可憎的面目。接著,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根椐客觀存在,描寫了一位才死的少女仗義疏財,取下自己的金釧,讓庾交給門吏,放某生還。著墨不多,門吏可惡的面目、少女可愛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論文有“窮形盡相”之說。所謂“窮形盡相”,是說文學描繪人物,要極象其人,要形神兼備。達到這種境界,作家就要對客觀世界進行細致的觀察和體驗,從中發現具有生命力和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人物和新的事件。這些新的人物和新的事件,經過作家頭腦的加工,再注入筆端,才能創造出形神畢肖,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形象。
上一篇:應舉忌“落”字
下一篇: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