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新鳳 【本書體例】
文瑩
文瑩(生卒年不詳),字道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僧人。善作詩,與蘇舜欽為詩友。著有《湘山野錄》三卷,《玉壺清話》十卷。前者既有對當時社會現實人物事件的記述,也有不少傳聞異說。后者則偏重于輯錄當代史料、朝廷故實。
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復內懼。婦翁死,哭于柩,其孺人素性嚴,呼入繐(suì歲)幕中詬之曰:“汝哭何因無淚?”漸曰:“以帕試干。”妻嚴戒曰:“來日早臨,定須見淚。”漸曰:“唯。”
計既窘,來日以寬巾濕紙置于額,大叩其顙(sǎng嗓)而慟。慟罷,其妻又呼入窺之。妻驚曰:“淚出于眼,何故額流?”漸對曰:“仆但聞自古云‘水出高原’。”
鴻漸《秋賦》警句曰:“陳王閣上,生幾點之青苔;謝客門前,染一溪之寒水。”有才雅,以涼德盡掩之,然不聞有遺行。
(選自《湘山野錄》)
安鴻漸有能言善辯之奇才,但是又很怕老婆。岳丈死了,他在靈柩旁邊哭吊,他妻子一向性情嚴厲,將他叫入靈棚中責罵道:“你哭的時候為什么沒有眼淚?”安鴻漸回答說:“我用手帕擦干了。”妻子嚴詞告誡說:“明日早晨哭吊時,我一定要見到你的眼淚。”安鴻漸答道:“是”。
安鴻漸想不出別的辦法,第二天就用一條大手巾裹著浸水的紙包在額頭上,用力叩擊額頭,放聲大哭。哭罷,妻子又將他叫進去仔細觀察,驚奇地問:“眼淚都是從眼里出來,你的淚為什么是從額頭流下來的?”安鴻漸答道:“我聽到自古有‘水出高原’的說法。”
安鴻漸的《秋賦》中有這樣的警句:“陳王閣上,生幾點之青苔;謝客門前,染一溪之寒水。”足見其高雅之才,只是因為薄德掩蓋了他的詩才,然而也從沒聽說過他有什么不檢點的行為。
“陳王閣上,生幾點之青苔;謝客門前,染一溪之寒水。”能寫出如此警句的安鴻漸,的確是一位“有才雅”的人。但作者文瑩卻沒有從其文章學識入手,對其文才大加展現,而是選擇了他的另一樣才能——滑稽之才,把一件生活小事寫得饒有趣味,令人忍俊不禁。
“滑稽”這個詞,古代與現代不僅讀音有別,而且含意也不盡相同。現代意義上的滑稽,多指詼諧可笑的動作或語言,古人則認為:“滑,亂也;稽,同也。言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說是若非,言能亂異同也。”安鴻漸正是這樣的“辯捷之人”。
大凡有才者必有一些小毛病,而安鴻漸的毛病就是“懼內”,作品正是以此為背景來刻畫其能言善辯的。老丈人去世,女婿來吊孝,欲哭卻無淚,而“素性嚴”的妻子偏偏抓住這一點不放。頭一回安鴻漸用“以帕拭干”搪塞過去。第二日,安鴻漸無計可施,只好以“寬巾濕紙置于額,大叩其顙”,使水流滿面,代替眼淚。不料此計偏偏又被妻子看出破綻。我們可以想見,以安妻的性情,肯定會對此不依不饒,一場雷霆之怒在所難免。而此時的安鴻漸卻能以一句“仆但聞自古云‘水出高原’”,輕松地化解了妻子的怒氣,從而使自己避免了一場難堪,其思維敏捷、偷換概念的才能委實令人贊嘆。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是以對比襯托的手法達到目的的。安鴻漸的“懼內”和其妻的“性嚴”互為陪襯,相得益彰。唯有安鴻漸的忍讓才顯出其妻的強悍,而妻子的嚴厲更襯托出安鴻漸的“辯捷”。作品在表現安鴻漸的“滑稽清才”時,雖然只用一句“仆但聞自古云‘水出高原’”的話語去刻畫、展示,但由于有前文的鋪墊,使這一形象立時躍然紙上。
作品末尾對安鴻漸作了全面評價:“有才雅,以涼德盡掩之。然不聞有遺行。”既然沒有什么不檢點的行為,安鴻漸的“涼德”又作何解釋呢?估計指的就是他“懼內”的毛病吧。中國封建社會里婦女地位低下,怕老婆自然被看成男人之大忌,以至于因此而掩蓋了安鴻漸的“有才雅”。如果安鴻漸生活在今日之社會,并非是一種“涼德”,或許是一種時髦吧。
上一篇:寧王
下一篇:宗定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