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淮南 【本書體例】
文林
文林(1445——1449),字宗儒,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成化八年(1472)進士,官至溫州知府。有《文溫州集》、《瑯琊漫鈔》傳世。
吳官童歸自也先,系錦衣衛獄。景泰元年,胡人攻城急。石亨乃謀于上曰:“得吳官童,可以計退?!痹t出之,見上,釋其械,問曰:“爾能退此胡否?功成賞以侯?!睂υ唬骸澳??!辟n易新衣,押至石營。石曰:“吳先生至,吾無憂矣!”
官童逐一驢,戴破帽,手持臠肉,直撞入韃圍。胡得之,以送于主者。官童乃番語云:“吾某村人,吾母有病,入城買肉啖之。執我何為?”復曰:“我非與爾等有鄉情,吾固不敢言,言之吾君必見殺。我聞中國已有檄召四方兵至矣。某日潛至爾地,剿老營,爾尚守此何為?某日又當作戰,吾非有鄉情不言,言之只自害耳!”虜聞言始有退志。然后石亨以火器擊之。圍遂解。
蓋亦所謂先聲者也,石殆得之矣。由是官童以口舌至都督僉事。英廟復辟,進大都督,坐南京兩府。
(選自《瑯琊漫鈔》)
吳官童從瓦刺部也先氏回京后,被關押在錦衣衛監獄中。景泰元年,胡人也先部率兵進攻北京。石亨向皇帝獻策說:“有吳官童,就有退兵的辦法?!痹t書下,吳官童被皇帝召見,去掉手銬,皇帝問;“你能退胡兵嗎?此事辦成了,封你為侯?!眳钦f:“能?!庇谑牵实圪n給一套新衣,押到石營。石說:“吳先生的到來,我不會犯愁了。”
吳官童趕著一頭毛驢,戴一頂破帽,手提一小塊肉,直接撞進胡人的防地。吳官童被胡兵擄獲,送到其主帥處。官童用番語說:“我是某村人,母親有病,進城買肉孝敬老人。把我抓來是為啥呢?”又說:“我不是和你們有同鄉關系,我根本就不說,說了我們的國君一定會殺我。我聽說國內已有皇帝的命令,調集四方駐扎的軍隊來,某日偷偷地到達你們的領土,圍剿大本營,你們還守在這里干什么呢?某日向你們開戰,我不是見到同鄉是不會說的,說了只是害我自己呀!”胡人聽了官童的話,有退兵的意思。緊接著,石亨的炮火猛攻胡人,京城之圍就解除了。
這就是所說的先聲奪人呀,石亨的轉危為安,是得力于官童。因此,吳官童以口舌退了賊兵,官做到都督僉事。英宗皇帝復位,升任大都督,管轄南京兩府。
吳官童智退胡兵的故事,富有幽默感。它從側面反映了明代政治黑暗,賢士蒙冤的問題。
小說的開頭,就波瀾迭起。作者緊緊抓住了胡人將要攻破北京,國家危在旦夕的時候,朝中文武大臣,無抵抗胡兵之力,也沒有退兵之策。在這緊急關頭,武清侯石亨,向皇帝推薦在押囚犯吳官童,說:“得吳官童,可以計退。”
吳官童憑著什么退胡兵呢?一是憑著他的智謀。吳原為“驛使”,正統十三年出使番邦,“被拘為奴”。他在那里,學會了番邦的語言,熟悉了番人的脾性,知道話該怎么說。這叫“知彼”。有了這種真本事,才敢憑一人一驢,闖進胡人的防務區,靠著三寸之舌,動搖了胡人將領攻城的決心。二是靠著他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作者著力描繪的。能否計退賊兵,關系著中國的命運與前途。他只身闖進胡營,反復與敵人遞送“情報”,又不使敵人發現是“詐”。他的從容不迫,換來了敵人的不疑。從而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愿望。
作者以簡練的筆墨,生動刻畫了吳官童的形象,并抓住“智退賊兵”富有戲劇性的關節,意味深長地表現了“囚犯”的大智與大勇,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
上一篇:吳中士人
下一篇:吳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