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誤國
大言誤國
【原文】
隗囂謀叛漢,馬援勸止之甚力,而其將王元曰:“今天水全富[1],士馬最強[2],案秦舊跡[3],表里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囂反遂決,至于父子不得其死,元竟降漢。隋文帝伐陳,大軍臨江,都官尚書孔范言于后主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4]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度邪?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5]。”或妄言北軍馬死,范曰:“此是我馬,何為而死?”帝笑以為然[6],故不為深備。已而國亡,身竄遠裔[7]。唐元宗有克復中原之志,及下南閩,意以謂諸國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窮薄[8],且無良將。魏岑因侍宴言[9]:“臣少游元城,好其風物,陛下平中原,臣獨乞任魏州。”元宗許之。岑趨墀下拜謝,人皆以為佞。孟蜀通奏使王昭遠,居常[10]好大言,有雜耕渭上之志,聞王師入討,對賓客挼手言:“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11],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不兩月蜀亡,昭遠為俘。此四臣之佞,本為爵祿及一時容悅[12]而已,亦可悲哉!
【注釋】
[1]全富:非常富裕。[2]士馬最強:兵強馬壯。[3]案秦舊跡:學習秦國的做法。案,按照。[4]限隔:隔斷,阻隔。[5]臣定作太尉公矣:我一定能登上太尉的寶座,意謂在抗隋戰爭中立下大功。[6]然:正確。[7]身竄遠裔:逃亡遠方。[8]事力窮薄:實力弱小。[9]因侍宴言:在宴會上說。[10]居常:平常。[11]逐北:出兵北伐。[12]容悅:龍顏大悅,即博得皇帝的寵愛。
【譯文】
隗囂準備叛漢,馬援極力阻止,而其部將王元說:“現在天水十分富裕,兵強馬壯,我們應該學習秦人的做法,憑借山河之險稱王圖霸。請允許我率一部人馬替大王您封上函谷關。”于是隗囂反叛的決心下定,結果沒多久父子被殺,王元也投降了劉秀。隋文帝準備伐陳,大軍臨江,都官尚書孔范對陳后主說:“長江天險,自古以來就阻隔著南北方的交通,現在敵軍難道能夠飛渡嗎?我常常為我的官位太低感到不安,敵軍如果膽敢渡江,我一定能夠立功之后登上太尉的寶座。”有人謠傳隋軍的戰馬死了不少,孔范說:“這是上天給我們的預備的戰馬,為什么會死呢,豈不可惜了嗎?”陳后主笑著表示贊同,并不作認真的準備。不久陳國滅亡,孔范也逃竄遠方。唐元宗有奪取中原的雄心壯志,滅了南閩之后,認為各國可以指麾而定,然而實力弱小,并且沒有一員良將。魏岑在宴會上對元宗說:“我從小就游過元城,喜歡這里的風俗和物產,陛下您平定了中原,我單單請求委任我做魏州的地方官。”元宗答應了,魏岑快步到臺階下拜謝,世人認為這是故意在用花言巧語騙人。后蜀的通奏使王昭遠,平常就好說大話,志向是隱耕于渭水之上。聽到宋軍來攻,搓著手對賓客說:“這是來送死的。乘此機會我們北伐,平定中原,不用麻煩再次用兵了。”這話說過不到兩個月后蜀也就滅亡了,王昭遠本人也被宋軍俘虜。這四位的花言巧語,本來是為了爵祿和博得一時的寵愛,人主居然輕信他們,也太可憐了。
【評析】
這是一則典型的讀書筆記。大言誤國的事例,歷史上屢見不鮮,作者洪邁(1123—1202)在此著重提出來,恐怕與當時權相韓侂胄(1152—1207)鼓吹的北伐有關。該事件也直接關涉到北伐派的中堅人物,如陸游(1125—1210)、辛棄疾(1140-1207)等人。由此,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立場。
上一篇:《容齋隨筆·大觀算學》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夫人宗女請受》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