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葉以后的最大的愛國詞派。辛棄疾的詞在詞人在世時就廣泛流傳,在辛詞愛國內容和藝術革新精神的影響下,與詞人同時或稍后,有不少詞人具有與辛棄疾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他們共同把詞推向了散文化、議論化的道路,文學史上稱之為辛派詞人。辛派詞人具有愛國思想,以詞唱和,抒發感慨,論說時事,較少婉約派詞人的柔靡雕琢習氣,而帶有恣肆粗豪的詞風。辛派詞人的代表有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以及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他是個少年時就有救國大志的愛國志士、哲學家。詞風與辛棄疾相近,與辛棄疾志趣相投,屢有唱和。一生三次被誣入獄。有《龍川文集》、《龍川詞》。代表作有《念奴嬌·登多景樓》、《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作表現了他對時局的焦慮,充滿收復失地的強烈渴望,也批評了南宋士大夫的門戶私計和鼠目寸光。詞風雄渾豪壯,慷慨磊落,議論與抒情結合而以議論為主。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屬江西)人。曾多次上書朝廷,力主抗金復國。長期落魄江湖,并出入辛棄疾門下。有《龍洲集》、《龍洲詞》。代表作有《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沁園春》(“斗酒彘肩”)。前者表現了劉過力主北伐的積極的政治態度和強烈的愛國感情,后者用散文筆調自由抒寫,組織三個古人對話成篇,擺脫了傳統手法,藝術上很有特點,但內容比較淺薄。劉過詞語意峻拔,風格豪放。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莆田(今屬福建)人。為官時敢于仗義執言,多遭貶斥。他能詩能詞,詩屬江西詩派,詞屬辛派。劉克莊生當南宋后期,曾為辛棄疾詞集作序,對辛詞推崇備至。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劉克莊是繼承辛棄疾詞風取得較大成就的詞人。他發展了辛詞的奔放、疏宕,而缺乏含蓄、深沉。代表作有《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沁園春·夢孚若》,表現對收復中原的關心,對統治階級的茍且偷安表示強烈不滿。詞中多壯語,以議論為主,格律不受限制,顯得比較自由。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后,不出仕,頗有民族氣節。清人輯有《須溪集》。在宋末詞人中,他的愛國主義感情在詞中表現得最為強烈。代表作有《永遇樂》(“璧玉初晴”)、《柳梢青·春感》。前者表現思念故國的愁苦,后者抒寫亡國之恨。劉辰翁詞雄健俊逸,感慨深沉,詞風最近似辛棄疾。劉過、劉克莊、劉辰翁被并稱為“三劉”。
辛派詞人的產生受到辛棄疾的影響,也與民族矛盾激化的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盡管在思想、藝術上與辛詞有許多相近之處,辛派詞人由于缺乏豐富的斗爭實踐和文學修養,其成就還是遠不能同辛詞相比的。
上一篇:辛格,艾·巴
下一篇:辛酉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