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的解釋?董狐的典故與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后以此典稱頌敢于秉筆直書,不加隱諱的史臣。唐·白居易《雞距筆賦》:“夫然,則董狐操,可以勃為良史;宣尼握,可以刪定《春秋》。”
董狐的解釋?董狐的典故與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后以此典稱頌敢于秉筆直書,不加隱諱的史臣。唐·白居易《雞距筆賦》:“夫然,則董狐操,可以勃為良史;宣尼握,可以刪定《春秋》。”
上一篇:范蠡登舟的解釋?范蠡登舟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董生下帷的解釋?董生下帷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