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后世以之為漢代文學的代表。作為文體的賦,是在戰(zhàn)國末期產(chǎn)生的,最早寫作賦體作品并以賦名篇的是荀子,賦體的進一步發(fā)展則受到戰(zhàn)國后期縱橫家的散文和楚辭的影響。賦在體裁上的特征是,繼承楚辭的結(jié)構(gòu)樣式,將《詩經(jīng)》的四言和楚辭的六言句法以及先秦散文中排比對偶句法融會在一起,發(fā)展而成的韻散相間的文體。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這就是說,賦是古詩的流變,是詩經(jīng)、楚辭、散文融合而成的一種新的文體。可以說賦是詩的散文化,也是散文的詩化。賦在漢代十分流行,漢代的文人都爭相作賦。“登高而賦,可以為大夫”,這是漢賦大量問世的重要原因,據(jù)《漢書·藝文志》載,有名可查者就有千余篇。
漢賦的形成和發(fā)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漢初的辭賦,主要是追隨楚辭的傳統(tǒng),內(nèi)容大都是抒發(fā)作者的政治見解和個人身世的感慨,當時流行的賦稱“騷體賦”。其代表作品是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鵩鳥賦》。第二個階段是西漢武帝到東漢中期,漢賦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流行的是散體大賦,成為漢賦的主體。內(nèi)容多描寫漢帝國威震四邦的國勢,宮室園囿的富麗、田獵歌舞的場面等,用以潤色鴻業(yè),歌功頌德,只是在賦的末尾往往加上所謂諷諭勸戒的話。此時賦家眾多,作品云構(gòu)。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東方朔、王褒、揚雄、班固等。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虛賦》、《上林賦》。揚雄的代表作品是《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與《河東賦》等。班固的代表作品是《兩都賦》。東漢中葉以后是漢賦發(fā)展的第三階段,散體大賦開始衰落,反映社會黑暗現(xiàn)實、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開始興起。其代表作有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嫉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禰衡的《鸚鵡賦》等。如果從思想內(nèi)容上看,漢賦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抒情賦,如賈誼的《吊屈原賦》、趙壹的《刺世嫉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二是寫物賦,有寫宮室園林,游獵宴飲的,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揚雄的《甘泉賦》、《羽獵賦》等;三是說理賦:如揚雄的《太玄賦》、張衡的《思玄賦》等。漢賦中比較有價值的是一部分抒情賦。賈誼和趙壹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漢代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不同程度的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漢賦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特征是:繼承了先秦語錄文的問答形式;繼承了《離騷》的自傳式敘事方法和先秦散文的說理方法;借鑒了政治策論中的雄辯風格和楚辭中想象夸張描寫手法。總之,漢賦是繼承并融會和發(fā)展了先秦各種文體的特長、各種表現(xiàn)方法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巨大表現(xiàn)力并且容納更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的文學形式。
上一篇:漢謨拉比
下一篇:江南機器制造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