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末期。畢達哥拉斯本來是薩莫斯島人,因反對奴隸主民主派失敗,逃到南意大利的克羅頓城。在當?shù)氐馁F族支持下,他組織了一個畢達哥拉斯同盟。這個同盟是宗教、政治、學術三位一體的組織。該組織的成員生活在一起,衣著一致,遵守一套清規(guī)戒律。如不許吃豆類,不許用刀子撥火等等。他們信仰和宣揚靈魂不死、輪回轉世、肉體是靈魂的墳墓等宗教神秘主義觀點;他們鼓吹“人需要有主人,并且應該遵守秩序”,竭力替貴族奴隸主的統(tǒng)治作辯護。公元前5世紀,畢達哥拉斯的組織被奴隸主民主派解散以后,畢達哥拉斯派內部一些人繼續(xù)遵循畢達哥拉斯的宗教神秘主義的信條和戒律;另一些人則轉向科學研究,在數(shù)學、天文學、音樂和醫(yī)學等方向均有一定成就。畢達哥拉斯派在科學上的重要貢獻是在西方首次提出幾何學的勾股定理;推測了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中心火”;發(fā)現(xiàn)了音弦長短和音調高低的比例關系等。
畢達哥拉斯派哲學的中心思想是關于“數(shù)”的神秘主義。他們認為抽象的“數(shù)”比具體事物更具有普遍性,因而主張“數(shù)”是萬物的本原。他們把數(shù)和數(shù)所代表的事物割裂開來,把數(shù)當作獨立自在的東西,認為一切數(shù)都從一開始,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于是由一(奇數(shù))和二(偶數(shù))產生了一切數(shù)。點是一;由點產生線,線是二;由線產生面,面是三;由面產生體,體是四。整個世界是一個由數(shù)量關系所決定的和諧的整體。他們雖然提出十組對立面:有限和無限、奇數(shù)和偶數(shù)、一和多、左和右、男和女、靜和動、直和曲、善和惡、正方和長方,但卻認為十組對立面中,前十個對立面是基礎,起著決定的作用,并強調對立雙方的“和諧”。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模仿數(shù)、以數(shù)作為原型而形成的,數(shù)是決定世界秩序的原型。在社會生活中,奴隸主貴族代表“秩序”;奴隸主民主派代表“混亂”。前者決定后者,秩序一定戰(zhàn)勝混亂。畢達哥拉斯派關于數(shù)是世界“永恒秩序”的原型、只有貴族奴隸主統(tǒng)治才符合這種“永恒秩序”的思想,對后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等唯心主義有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畢達哥拉斯
下一篇:毛姆,威·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