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4歲喪父,家境貧寒。仁宗天圣八年中進士,從此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曾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晚年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思想漸趨保守,王安石變法時,他曾對青苗法表示不滿。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具有與唐代韓愈一脈相承的文學主張。他對宋初以來追求靡麗形式的文風表示不滿,主張文以明道,反對空言理性,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趨奇尚險。他強調文道結合,二者并重,提倡平實自然的文風,重視作家自身的修養功夫。由于他對韓愈的文學主張既有繼承,又有揚棄,把“道”理解為可以“施于世”、“切于事實”的道,面對人生,關心“百事”,他的主張就比較切實可行。歐陽修把一批詩人作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并得到梅堯臣、蘇舜欽、蘇軾、曾鞏、王安石等人的支持,使詩文革新運動取得成功。
歐陽修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兼通史學、目錄學、書法、繪畫和文藝批評。然而,他的主要成就還在文學方面,尤以散文創作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散文代表作有《明黨論》、《與高司諫書》、《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等。議論文《朋黨論》、《與高司諫書》等發揮了儒家的政治思想,體現了他的文以明道、文以致用的文學主張,反映了他在政治改革中的堅定立場和斗爭精神?!段宕妨婀賯餍颉肥?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ouyangxi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歐陽修編的《新五代史》的序論中的一篇,旨在總結歷史教訓,表現了作家對北宋王朝命運的深切關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篇文采氣勢并重的優美散文,寄情于滁州山水與酒,表現了他的苦悶、悲憤和堅持政治見解,決心與民同樂的為官態度。《秋聲賦》用賦的形式摹寫秋景、秋聲,變古賦為清新活潑的文賦,既講求鋪張排比,又不失流暢靈活,對賦體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傊瑲W陽修的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的詩歌不及他的散文那樣成就輝煌,但也有許多可取之處。代表作有《食糟民》、《邊戶》、《畫眉鳥》、《戲答元珍》等。他的詩或詠物,或寫景,或抒情,但多有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奠定了宋詩的基本格調。歐陽修的詩就內容而言,多是抒寫個人悲歡和酬贈唱和之作,比較平直、貧弱。也有少部分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有較強的現實性。
歐陽修也是一位作品較多的詞人,今存詞二百多首。其詞代表作有《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踏莎行》(“候館梅殘”)等。題材多很狹窄,承襲南唐余風,但較少粉脂氣,以清麗為特色。他用淺俗語言寫詞,為宋詞的發展作了開拓性的嘗試。
上一篇:歐里庇得斯
下一篇:歐陽修與《新唐書》《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