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程(1921— ),當代著名小說家。陜西韓城人。1938年到延安,曾在魯迅師范學校、八路軍隨軍學校和延安大學學習,畢業后在邊區做基層工作。1947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向陜甘寧邊區進攻,他被派到部隊擔任新華社隨軍記者,轉戰于西北戰場,寫了大量的新聞報道、散文、報告文學作品。1949年隨西北野戰軍進駐新疆,1951年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這時他開始寫作《保衛延安》。1954年夏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受到文藝界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歡迎。1954年調往陜西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1958年出版反映鐵路建設工地生活的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熱情歌頌了在和平的日子里依然能保持著戰爭時期不怕任何困難、勇于獻身的人們。從1956至1961年,還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如《延安人》、《工地之夜》、《夜走靈官峽》等,后收入1962年出版的《年青的朋友》短篇小說集中。
《保衛延安》是杜鵬程的力作,是建國初期在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作品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英雄連參加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以主要人物周大勇的英雄事跡為中心,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敵人的浴血拼搏,描繪了一幅真實動人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作品深刻揭示出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黨中央對戰局的正確分析、部署和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解放區人民群眾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作品的主旋律是歌頌黨的人民戰爭思想的光輝勝利,歌頌英雄的人民軍隊和陜北人民。作品精心地塑造了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崇高形象。在延安保衛戰中,彭總是那樣胸懷全局,高瞻遠矚,氣概恢宏,又是那樣深謀遠慮,冷靜謹慎,指揮若定。他不僅運籌帷幄,而且把指揮所設立在戰火猛烈的戰場,在彈雨橫飛之中深入前沿指揮,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胸襟和風度。他既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又是一個普通的人民勤務員,象普通勞動人民一樣質樸、淳厚。作品集中塑造了主人公周大勇等人民英雄的形象。周大勇是在黨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基層指揮員的典型,也是一個集中體現出革命戰士優秀品質的人民英雄的典型。作品中不僅描寫了周大勇在艱苦的延安保衛戰中,表現出的特殊的勇敢、機智和頑強,更為重要的是作品深刻地揭示出了英雄人物的英雄行為賴以產生的思想基礎,表現了周大勇作為一個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精神面貌。他不僅是為報家仇,而是為了階級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而戰斗。《保衛延安》在塑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當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保衛延安》氣勢宏偉,筆調豪放、粗獷,全書自始至終洋溢著濃郁的詩情,語言簡潔樸素,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一部具有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
上一篇: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
下一篇:楊萬里與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