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共十七卷,八十二篇。所著篇名和《漢書·藝文志》及本傳所記載的不盡相同,后人疑其不盡出董仲舒一人之手,或經后人重新編輯而成。這部著作完整地體現了董仲舒的神學唯心主義思想,其特點是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宣揚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之說。其哲學思想,主張天人感應目的論。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天有目的有意志地創造了萬物和人類社會;陰陽五行和自然現象具有封建道德的屬性,都是天的意志的表現;天人是互相感應的,天對人事的反應表現為“譴告”和“符瑞”,這些荒謬的論點,在封建社會長期起著反動的作用。
《春秋繁露》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但矛盾的雙方卻是固定不變,一方永遠處于主導地位,另一方永遠處于從屬地位,并且說這是天意安排的。因此他極力扼殺辯證法,明確提出“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命題,企圖為封建社會的永世長存提供理論依據。
《春秋繁露》把人性分為三類:“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情欲少,生來性善,不教而能善;“斗筲之性”情欲多,生來性惡,雖教也難能為善;“中民之性”雖有情欲,但可善可惡,須經教化才能為善。這種人性論的荒謬就在于它是從抽象的人性上極盡美化統治階級和丑化勞動人民之能事,并進而論證“王”的思想統治是天經地義的。
《春秋繁露》認為,人類歷史是按黑統、白統、赤統“三統”和以農歷一月為正月、以農歷十二月為正月、以農歷十一月為正月“三正”樣式循環變化的;為了表示一個新王朝重新受天命統治人民,“新王必改制”,但改制只是“改正朔,易服色”,封建統治秩序的根本原則卻是永恒的,不能改變的,這就叫做“奉天而法古”。
《春秋繁露》是一部神學唯心主義著作,它在中國唯心主義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后世的影響較大。注本有清凌曙《春秋繁露注》、清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等。
上一篇: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
下一篇:春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