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愛國作家。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在大都被囚四年,不屈,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的前期詩歌多平庸不可取。后期,即德祐二年以后的作品,記述了他抗元斗爭的經歷,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收在《指南錄》、《指南后錄》和《吟嘯集》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可以說是文天祥的愛國誓言和自白,也是他把自己的詩集命以“指南”的原因。收在這幾個集子中的代表作有《過零丁洋》、《正氣歌》、《金陵驛》、《揚子江》等。其中,《過零丁洋》是一篇表現詩人昂揚斗爭意志、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名作,寫于兵敗被俘之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自明心志,表達一片愛國熱忱的堅定信念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言,鼓舞著無數愛國志士的斗志。《正氣歌》作于詩人被囚于大都時,詩人寫他在歷代忠烈的鼓舞下,秉浩然正氣而不畏牢獄的險惡環境,精神怡然自得,一直保持著堅貞的品格。詩篇以不假雕琢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崇高的精神面貌。
文天祥的詩歌早期受江湖派的影響,后期詩主要師法杜甫,其代表作深得杜甫沉郁頓挫之旨,慷慨悲壯,感人至深。
文天祥的散文《指南錄后序》是詩集《指南錄》的總序。《指南錄》是文天祥從赴闕、出使到到達福州這個時期的詩集,末卷有少部分是這個時期以后的詩。《指南錄后序》記述了文天祥作為宋使到元營談判而被拘執,以及冒死逃歸的種種遭遇,表現了這位民族英雄堅強不屈的愛國精神。文章于記述中抒發沉痛悲憤的感情,語言凝練,風格蒼勁。
1283年,文天祥受盡折磨之后,從容就義,以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實踐了他在詩文中一再申明的道德理想。作為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作家,文天祥受到了歷史的推許和敬重。
上一篇:文天祥
下一篇:文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