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一種哲學派別。懷疑派的創始人,是古希臘愛利斯的皮浪(前365-前275),故懷疑派也叫皮浪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季蒙、埃奈西德穆、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等。
據公元2世紀時懷疑派哲學家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皮浪學說概略》中記載:懷疑論者把當時的哲學派別分為獨斷派、學園派和懷疑派。他們認為獨斷論者是“那些相信自己發現了真理的人”,如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等。懷疑派繼承學園派關于真理是不可知的觀點,繼續從事探究。他們從感覺的相對性和思維的內在矛盾出發,也作出不可知論的結論。認為由感覺和理性得來的知識都不可靠,要認識客觀世界是不可能的,甚至客觀世界是否存在亦可表示懷疑。他們主張對事物不作任何判斷,認為這樣就可避免一切糾紛,保持安寧的生活。皮浪說,為了獲得安寧,應當停止“獨斷”,“既不能從我們的感覺也不能從我們的意見來說事物是真的或假的”;“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發表任何意見,不作任何判斷,對任何一件事物都說,它既不不存在,也不存在,或者說,它既不存在而也存在,或者說,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隨著這種態度而來的便是靈魂的安寧”。據說,皮浪有一次在海上遇著大風暴,他指著船上的一頭漠然地繼續吃食的豬,對驚恐的同船人說,哲學家也應該象豬那樣的不動心。
后來,在羅馬時期,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也成了傳播懷疑論的一個中心;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埃奈西德穆、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等人,進一步使懷疑論系統化。懷疑派的思想實際上是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在面臨奴隸制日益崩潰的形勢下,不敢面對現實、逃避現實的絕望情緒的反映。
上一篇:忽必烈
下一篇:怎么辦?(1862—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