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臺灣苗栗人。甲午戰敗,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日本,消息傳到臺灣后,人民無比憤怒。當日軍侵占臺北,逼進新竹時,徐驤挺身而出,以“朝廷無力以衛吾臺,能衛吾臺者,吾民耳”的精神,在苗栗組織義軍抗日,被推為民團團長。6月中旬,會同義軍首領吳湯興、姜紹祖與清軍分統楊柴云等率兵分路迎擊進犯新竹的侵臺日軍,在大科嵌、龍潭陂一帶展開激戰,擊斃櫻井大佐以下六十余人。后因糧食匱乏,被迫撤退,日軍才得占領新竹。7月9日,義軍分三路反攻新竹,徐驤任攻城先鋒,因消息泄露,日軍出城迎戰,雙方激戰于城外,寡不敵眾,撤入竹林。此后仍堅持戰斗,大小二十余戰,牽制日軍達兩月之久。在保衛新化城的戰斗中,徐驤以大肚溪為屏障,設伏佯攻,使追蹤而來的日軍中入埋伏,義軍大獲全勝,乘勝追擊,一度收復大甲溪。8月,又在八卦山與日軍展開激戰,打死日軍精銳近衛師團一千余人,并擊斃其少將山根信成,在浴血奮戰中,徐驤僅率二十余人突出重圍,退往臺南。后奉劉永福命令招募軍隊數百人,成立福字游勝軍先鋒營,在云林等地頻頻出擊。10月日軍進攻嘉義,徐驤與守將王德榜定計,在城外暗埋地雷,誘敵深入,炸死日軍七百多人,又伏擊潰逃日軍,殺傷多人,使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中將喪命。次日,日軍用大炮狂轟,攻入嘉義城。最后在臺南二十公里的曾文溪,徐驤率七百多高山族與漢族同胞,同日軍大戰時,英勇犧牲。可參看李光壁:《甲午戰后領導臺灣抗日的愛國主義者——徐驤、劉永福》,《歷史教學》1951年第3期。
上一篇:徐遲的報告文學
下一篇:德國農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