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1】南渡北歸·北歸
(岳南著,湖南文藝出版社,67萬字,2015年8月第1版,65元)
16章:[1]聞道在蜀郡;[2]小鎮故事多;[3]山下旌旗在望;[4]勝利的前夜;[5]北大春秋;[6]血染紅土地;[7]大角逐;[8]大幕在黃昏中落下;[9]獨宿春城燭炬殘;[10]血性男兒;[11]從學者到“斗士”;[12]聞一多之死;[13]殘陽如血;[14]穿越歷史之門;[15]還都南京;[16]山河崩裂。
這是《南渡北歸》第二部,著重描述了抗戰勝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后期至1948年末,國民政府搶運國寶與“搶救學人”計劃,連同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顛沛流離的艱難歲月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從不同的角度還原了西南聯大學潮與聞一多被刺案真相,對知識分子群體于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做了深入細致的探究與揭示。
到了元朝,政府按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把被征服的臣民劃分為十個等級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劉文典,1889年生于合肥,既是一位才高學廣的“博雅之士”,又是一位恃才自傲的“狷介”之人。
清華大學本身是從留美預備學校演化而來,對留學背景極其看重,若無“放洋”的經歷或特殊才華,要想坐上副教授這把交椅難乎其難。
一語成讖。
1948年11月13日,號稱一代“文膽”的蔣介石侍從室二處主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首席秘書陳布雷,服巴比妥安眠藥自殺。
上一篇:千山獨行:張愛玲的情感與交往
下一篇:南非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