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見于梁代蕭統所編的《文選》一書。“古詩”原是魏晉南北朝對古代詩歌的一個統稱,蕭統編《文選》時不能確定這些古詩的作者和時代,因而便把流傳下來的十九首古詩選編在一起題為《古詩十九首》,后代因以為專名。關于《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齊梁以來始終聚訟紛紜,不能定論。現在一般認為這組古詩并非一人一時之作,因其內容相近,所以被編在一起。而其產生的時代,從內容考察可以說各篇先后不會離得太遠,大約不出東漢后期的桓靈之世。
《古詩十九首》的內容主要是表現當時中下層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感,有的寫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有的寫宦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苦悶和悲哀,因此具有濃厚的感傷情緒,格調較低。東漢時代的中下層知識分子,為尋求出路,常常要離鄉背井出外宦游,故有許多羈旅離愁之思要抒發。而外有游子的結果必然是內有思婦,于是便產生了表達游子與怨婦相思的詩作,由于藝術表現力較強,所以往往寫得十分真切動人。著名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寫思婦對久別不歸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情的。詩的前四句寫丈夫在外行行不已,越離越遠;接著四句寫相隔遙遠會面無期;下面四句寫自己的相思之苦和因此而產生的猜疑之情:最后哀嘆年華易逝的遲暮之感以及自我勉慰的情景。此類作品約占《古詩十九首》的一半,內容上雖然未涉及重大的社會問題,但他們寫男女情思還是比較真摯和健康的,是藝術風格則樸素、自然、是優美的抒情詩作。《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類作品主要是寫士子宦途失意的苦悶的。但從內容上看往往不是對社會的批判,而是表現某些消極的人生態度和追名逐利、及時行樂的沒落階級人生觀。詩中時時出現這類詩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這些詩雖然也曲折反映了東漢末年黑暗現實的某些側面,有一定的歷史認識價值,但它所散發的消極頹廢情緒卻是必須剔除的糟粕。《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是很突出的,其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長于抒情。這些詩風格平易淡遠,語言淺近自然,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卻表達了十分復雜曲折、濃郁深沉的思想感情,即前人所說的“深衷淺貌,短語長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以烘云托月之法處理寫景與抒情的關系,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結合,水乳交融。此外,作者往往在對生活細節地細膩描繪之中抒寫內心活動。在語言上善于運用比興手法,言近旨遠,含蓄蘊藉,余味無窮。《古詩十九首》之所以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其主要原因是它吸取了樂府民歌的抒情技巧,保持了樂府民歌的樸素自然、平易流暢的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作者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二者結合,在藝術上便有了較大的提高,成為文學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詩的典范,為五言詩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詩歌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古羅馬文學
下一篇:臺爾曼,恩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