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撓
【釋義】
形容一個人的意志很堅強,不管經歷多少挫折和磨難,都不會讓他有絲毫的動搖。
【出處】
東漢·蔡邕(yōng)《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東漢官員喬玄,是一個疾惡如仇、品行端正之人。有一次,匪徒綁架了喬玄的兒子,并帶著他來到喬玄面前,逼迫他繳納贖金,喬玄怒斥不已。沒過多久,士兵包圍了喬玄的府邸,但顧慮到喬玄的兒子還在盜匪的手中,猶猶豫豫沒有動手。喬玄見狀,怒喝道:“我難道會因為自己的兒子而放掉這幫壞人嗎?”在他的不斷催促下,官兵殺死了盜賊,喬玄的兒子也死在盜匪的手中。
隨后,喬玄入宮面圣,請皇上下令:“凡是綁架劫持的案件,一定要將賊人全部殺掉,不許拿財物去交換,截斷賊人犯罪的門路。”皇帝依照喬玄的建議頒布詔書。自此,賊人綁架的案件幾乎絕跡了。
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在《太尉喬玄碑》中評價他:“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上一篇:疲于奔命典故故事|疲于奔命釋義
下一篇:百步穿楊典故故事|百步穿楊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