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竽的解釋?齊竽的典故與出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后以此典指沒有真才實學,不稱其職;或指假冒充數。南朝梁·任孝恭《謝示圍棋啟》:“文業未彰,武功已墜。內愧齊竽,外羞魯服。”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然而學遁東魯,習隱南郭。竊吹草堂,濫巾北岳。”唐·羅隱《兩同書》:“卞和獻玉,反遇楚刑;北郭吹竽,濫食齊祿。”
上一篇:黔驢之技的解釋?黔驢之技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三冬遽足的解釋?三冬遽足的典故與出處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黔驢之技的解釋?黔驢之技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三冬遽足的解釋?三冬遽足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