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傳
【題解】
本篇節選自《逸民列傳》。嚴光,東漢初隱士。本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極為成功。短短幾百字,將一個隱逸高人對封建統治權威的藐視,生動地表現出來,充滿了文采。
【原文】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同游學。及光武帝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1]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2],遣使聘之。三反(返)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
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3]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征,不至。年八十,終于家。
【注釋】
[1]物色:以形象著畫于物。
[2]玄纁:玄,黑色,纁,淺紅色。這種衣料顏色十分復雜,要經過六次漂染方能成。古帝王征召處士用玄纁,后世因以玄纁作為幣帛的代詞。
[3]瀨(lài):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譯文】
嚴光,字子陵,又名遵,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在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名,與光武帝一同游歷學習。等到光武帝做了皇帝,嚴光就改名換姓,隱居不出來。光武帝想念他的才能,就派人拿著圖像去尋找。后來齊國有人報告:“有一個男子,身披羊裘在澤中釣魚。”光武帝懷疑此人就是嚴光,就備了安車和玄黑色綢子,派人去請他。請了三次才出來。讓他住在軍營里,鋪好床褥,由太官早晚送飯。司徒侯霸和嚴光是老朋友,派人送信來。送信人順便說道:“侯公聽見先生到了,本想馬上來看你,迫于公務在身,所以沒有來。希望你在黃昏時到他那里去談談。”嚴光不答話,就把紙筆給來人,自己口說道:“君房先生,做了三公,很好。希望你能懷著善心,輔以道義,讓天下人高興,如果阿諛奉承,一味地順著旨意辦事就會遭殺身之禍。”侯霸看了信,密封送給皇上。光武帝笑道:“真是狂奴的老樣子。”
于是駕著車馬來到嚴光的住處。這時嚴光還睡著沒有起來,皇帝走到床邊。摸著他的肚子道:“哎呀!子陵啊,就不能幫我治理國家嗎?”嚴光還是睡著不吱聲,過了好久,才睜開眼睛盯著皇帝,說道:“古時唐堯很有德行,想把帝位讓給巢父,巢父聽完洗了自己的耳朵。讀書人都各有志向,何必強迫人家!”皇帝又說:“子陵,我竟不能使你屈就嗎?”于是坐上車子嘆息著走了。另一次,皇帝又請嚴光進來,和他談論過去的事,兩人相對講了幾天。皇帝從容不迫地對嚴光道:“我比從前怎么樣?”答道:“你比過去胖了一點。”于是一起睡覺,嚴光把腳放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報告,天上有客星侵犯帝座,情況很緊急。皇帝笑著說:“我和老朋友嚴子陵一同睡覺哩!”光武帝拜嚴光作諫議大夫,嚴光不做,在富春山種田。后人把嚴光釣魚的地方叫作嚴陵瀨。建武十七年(42),又特別征召嚴光,但是他仍不肯出來。嚴光活到八十歲,死在家里。
上一篇:后漢書《三韓傳》譯文賞析
下一篇:后漢書《烏桓傳》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