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指的是什么
古代皇帝或國王分封諸侯的制度稱為分封制。周天子將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劃分為大小不等區域分封給各路諸侯。統治諸侯的君主被稱為“天子”、“君王”或“國君”,諸侯應盡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等義務,完全服從于天子。諸侯在自己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就形成了等級森嚴的貴族統治階層,頂層為天子,接下來是諸侯,然后為卿大夫,最后為士。
在一定程度上,分封制可以穩定政治秩序,保衛王畿。但在諸侯國內很容易出現強國兼并弱國的局面,從而削弱中央集權。春秋時的楚王問鼎,就是諸侯國挑戰分封制的典型例子。所以,秦始皇統一全國后立即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魏晉以后,盡管歷代王朝還存在分封制,但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
上一篇:“擊鼓而進,鳴金收兵”都有什么來歷
下一篇:“十三曹”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