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濟南鐵路局的職工,因為三個兒子有兩個在縣城居住,他退休后就回到縣城。濟南的老房子多年不住就賣掉了,賣了60萬。
老王自己有不低的工資,兩口子用不完,就決定把這60萬分給兒子。
老王對老伴說:“你在村里當了那么多年的婦女主任,口口聲聲說自己會處理事情,我看,你再發揮發揮你的長處,分分這60萬塊錢吧。”
老伴說:“遇到坎兒你想繞開走啊?我當年處理村里的事情不假,可我那時多年輕。你不知道我也是快80歲的人了啊!”
老王開玩笑地說:“你到90歲也比我強啊。”
老伴說:“這時候給我戴高帽了,你從年輕時都沒動過腦子,分錢的事你動動腦吧。”
老王沒法推脫,就日夜考慮分錢的事。考慮來考慮去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就想先探探兒子們的想法。
老王找到大兒子說:“我跟你娘有我的工資就行了,用不著那60萬塊錢,你看這錢該怎么分?”
大兒子說:“我看不該分。”
老王問:“那怎么辦?”
大兒子說:“都給我。”
老王沒想到大兒子會說出這樣的話。
大兒子說:“老二在北京,兩口子都不少掙錢,他就一個姑娘,用不著這一點錢。老三當年接了你的班,工資也不少掙,他更不該要這個錢。就是我們兩口子沒黑沒白地下苦力,還掙不了仨瓜倆棗的,老了也不能像老二老三一樣拿退休金。再說,我在你跟前,離你最近,你有事還不是靠我?能指望他倆哪個?”
老王一時想不出什么道理應該給大兒子講。
二兒子從北京回家來時,老王探二兒子的想法。老王對二兒子說:“有我的工資就保障我跟你娘的生活了,賣樓的60萬塊錢,我想給你們兄弟三個分了,你有什么想法?”
二兒子說:“爸,現在你住的這個樓是我的吧?”
老王說:“是你的沒錯。”
二兒子說:“那你就考慮考慮該怎么辦唄。”
老王說:“我想分給你10萬塊錢。”
二兒子說:“爸,你算一筆賬。你如果租這么一個兩室,一年要出多少錢?我要是租給別人,能收入多少錢?你沒有這60萬塊錢,我什么都不說,你現在有了,就說有了的話。我們兄弟仨都是各過各的日子。”
老王沒有什么話可說。
老王又到三兒子家,對三兒子說:“你接了我的班,現在的日子也不錯,我尋思賣樓的那錢不能說不分給你了,想少給你一點兒,就給你10萬。你大哥日子不容易,他老了也不像你和你二哥一樣有退休金。”
三兒子還沒說什么,三兒媳說話了:“爸,你不能這么說。當初如果不是你這個兒子接班有正式工作,我就不可能跟了他。你要拿接班來說事兒,不公平。你分錢表面是分給你兒子的,實際上也不是與他們的老婆孩子無關。”
老王想要拿出一個好辦法,看來是沒有辦法。平均分是不公平的,不平均又難以弄出個什么檔次,老王還是日夜睡不著覺。
最后老王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根據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一下把60萬分開了。三兒子10萬,二兒子15萬,大兒子35萬。老王對三個兒子說:“不管對不對,這錢就這么分了,你們有什么想法單獨跟我提。”
分完錢,二兒子三兒子走了,大兒子對老王說:“老二在北京,你有什么事能指望他?老三接了你的班,他沾的是什么樣的光啊!”
老王說:“總不能一點也不分給他們啊。”
大兒子說:“是一點嗎?爸,你沒有想到是誰為這個家庭付出最多啊!老二老三上學的學費不是你我用汗珠子換的嗎?”
在大兒子和三兒子不在的時候,二兒子給老王說了這樣的話:“爸,房子你住著。我不會光嘴上說孝敬你,我只會實實在在地實物孝敬你。你對誰好,我也不會強迫你,你心里該清楚。”
三兒子也找機會跟老王說了話:“爸,三個兒子都是你的親生,你都是盡你的力把我們拉扯大,你在哪個兒身上少用力了?兒子到末了成什么樣子,不是自己的造化嗎?”
沒過兩個月,中秋節就到了。天南地北的兒女們都往老家趕。貢月的晚上,老王和老伴早早把雞鴨魚肉、點心水果擺在桌子上,等待著兒孫們過團圓節。
大兒子打電話說:“我們都去南方進貨了。”
二兒子打電話說:“北京這邊脫不開身。”
三兒子打電話說:“孩子發燒過不去。”
天上一塊云彩也沒有,圓圓的月亮把夜照得如同白晝。如果窗前的石榴樹上花兒不落,那真是花好月圓了。
上一篇:李富勝《老校長》
下一篇:王舉芳《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