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克倫威爾〉序言》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首領維克多·雨果1824年所作。雨果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想產生在與古典主義斗爭的二十年代,具體表現在1827年他所創作的劇本《克倫威爾》和為本劇所寫的序言中。劇本《克倫威爾》是向波旁王朝制度和古典主義的宣戰。劇本所選擇的題材,本身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劇中的主要人物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著名的領袖克倫威爾,雨果對他的拒絕王位表示贊許,對他的背叛革命事業進行了指責,把人民看成是真理和正義的體現者。劇本在形式上完全突破了古典主義的戲劇法則。劇本雖沒得到公演,但雨果為劇本所寫的序言,卻成了一篇積極浪漫主義的宣言,充分地闡述了雨果浪漫主義的全部思想觀點。
《〈克倫威爾〉序言》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把文藝分為原始時代、古代和近代三個發展時期。原始時代的藝術表現的是上帝、心靈和創造三位一體的思想,其代表作品為“頌歌”,即《創世紀》;古代時期的藝術實際是人類進入奴隸制時代以后的藝術,作品主要表現人民國家和戰爭的題材,其代表作品為荷馬史詩一類的作品;近代時期指的是中世紀至近代,由于基督教的影響,各民族的精神之中產生了一種為古人所不知而在近人身上特別發達的嶄新的感情,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為浪漫主義的戲劇。
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探索了藝術與現實的辯證關系,得出藝術的真實不同于自然的真實的美學觀點。雨果在這里把戲劇比喻為聚物像的鏡子,指出了藝術比自然更為集中的特點。《〈克倫威爾〉序言》根據現實中充滿矛盾對立事物的事實,把再現事物的對比看成為藝術的任務,把美與丑、悲劇與喜劇、崇高優美與滑稽丑怪的對比看成是真實反映現實的前提。雨果認為浪漫主義的現代戲劇不需要統一律,必須破除古典主義法式的束縛。古希臘的悲劇的一些規則來自于古希臘劇場的特殊性和當時的歷史條件,是合于自然的東西;歷史發展到十九世紀,由于歷史條件的變化,那些規則就不再是適應的了。藝術的創作應當是自由的,三一律特別是時間與地點的一致已經成為不必要的東西。
總之, 《〈克倫威爾〉序言》集中表現了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的特征和浪漫主義作家的思想要求,集中地反映了文藝領域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斗爭的經驗;其對古典主義法則的反駁,推動了當時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雨果在這里雖然注意到了社會發展對文藝發展的影響,但是他的某些觀點和對基督教思想的肯定卻是唯心主義的。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尚文”與“尚質”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太太學堂〉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