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博喬尼
烏姆伯托·博喬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是意大利畫家、雕刻家,未來派美術的重要理論家。1898—1902年隨畫家巴拉學點彩派繪畫,后來受未來派創始人馬利內蒂的影響,思想趨向于未來派并成為未來派美術的有較大影響的理論家。1916年意外被殺。在創作上,他的第一幅畫《畫廊里的騷動》(1909)就已接近未來派。他的《城市的興趣》(1911)是一幅較典范的未來派作品。他的最有名的雕塑是《空間連續的唯一形體》 (1913)。在理論上,他于1910年與其他畫家一起發表《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同年4月發表《關于未來主義繪畫技法的宣言》1912年又發表了《未來派雕刻宣言》。此外他還同馬利內蒂一起簽署了《致威尼斯人書》。
博喬尼的文藝美學觀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創新藝術,反對模仿和傳統。他說: “一切模仿的形式必須受到蔑視,一切創造形式應得到歌頌”,瘋人這個名詞是用來壓制創新者的,現在應當把它看作光榮的稱號,為要表現我們的鬧街、驕傲、狂熱和疾馳的旋渦式的現代生活,首先應把以前使用過的一切主題掃除干凈。由此他認為藝術批評家對于藝術發展來說是無用的或有害的。(二)表現力感、運動感、立體感,反對一切靜止形態的藝術表現。他認為宇宙之力應當在繪畫中得到表現,要用運動和光摧毀肉體的物質性。認為“時間、空間、昨天死去了,我們已經生活在絕對里,因為我們創造了永恒的、無處不在的速度,”他認為物體是可透視的。要反對一切靜止形態。 (三) 主體與客體交融,表現心靈狀態的繪畫。他認為: “心靈狀態的同時性存在于藝術作品里,這是我們藝術令人陶醉的目標。”因此他認為應使欣賞者“在畫布上看到的點塊、線條、色彩的面,它不呼應任何現實的東西,而只是一個我們內心的數學、音樂似的準備著和加強著觀賞者的情感。”
博喬尼主張繪畫不應再表現“靜態”,而應描繪“運動感”,并在藝術上作了種種大膽的、新奇的試驗,在擴大表現手法方面有所突破。但他從主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把藝術對現實的認識和反映過程中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把某些藝術手法加以極端的無限的夸大,以致他的理論和創作都脫離了客觀實際情況而變得荒謬了。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卑劣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博馬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