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致符·博爾吉烏斯》
恩格斯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著名信件。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復信德國大學生符·博爾吉烏斯,回答他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問題。
恩格斯在信中首先論述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最終也決定上層建筑的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經濟關系,即“一定社會的人們用以生產生活資料和彼此交換產品(在有分工的條件下)的方式”,它(包括生產和運輸的全部技術裝備、地理基礎等)不僅決定著產品的交換方式、分配方式、階級的劃分,而且還決定著國家、政治、法律等等。自然科學的進步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技術的狀況和需要。接著,恩格斯深刻地闡述了經濟條件對歷史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指出這種作用從兩個方面表現出來:第一,上層建筑各部門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它們不但互相之間發生影響,而且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不過,政治的和思想的條件對于經濟條件的反作用,畢竟是次要的,“經濟條件歸根到底還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它構成一條貫穿于全部發展過程并唯一能使我們理解這個發展進程的紅線”。第二,人們創造歷史并非按照“共同的意志”。在這里,經濟必然性依然是歷史活動中占居統治地位的決定因素。例如,偉大人物在某時某地的出現雖然純屬偶然,但是這種偶然性背后隱藏著歷史的必然性。如果我們把這個偉人除掉,那末歷史又會讓另一個人來代替他。拿破侖的出現是以偶然的形式反映了歷史的必然,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也是應運而生的。甚至在馬克思最終發現唯物史觀之前,有些人也已經在“力求做到這一點”,因為“時機已經成熟”,歷史正期待著這一發現(不是我,就是你,或是他)。所以說,偶然性僅是必然性的一種補充和表現形式。愈是進入純粹抽象的思想領域,發展中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線就愈是曲折。但是,“如果您劃出曲線的中軸線,您就會發覺,研究的時期愈長,研究的范圍愈廣,這個軸線就愈接近經濟發展的軸線,就愈是跟后者平行而進?!倍鞲袼惯\用唯物史觀批評了德國著作界對經濟史研究的忽視,并勸告博爾吉烏斯參閱《霧月十八日》、 《反杜林論》和《費爾巴哈》等著作,以期從這里找到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答案。
恩格斯這封信廓清了長期以來對唯物史觀的種種誤解和曲解,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思潮,是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重要文獻之一。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致瑪·哈克奈斯》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致約·布洛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