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1】美的沉思
(蔣勛著,湖南美術出版社,印張21,2014年9月第1版,2017年5月第28次印刷,58元)
△這本書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勛在美學領域的經典代表之作,被譽為“臺灣版《美的歷程》”。共18章。玉石、陶器、青銅、竹簡、帛畫、石雕、敦煌壁畫、山水畫……蔣勛在這些被“美”層層包裹著的藝術作品中,開始逐漸思考起它們形式的象征意義。經過一次一次時間的回流,將歷史的渣滓去盡,他看到了它們透露出的真正的時空價值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
○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的手,從對巖石的認識轉變到了泥土。
○《易?系辭傳》中說:“安土敦乎仁,故能愛”。人類從流蕩游牧的生活改變成農業的安居生活,安分于一塊土地上。
○從巫的美,到理性的文明,從精神的激情,到知性的平衡,“浪漫的”與“古典的”,也構成了中國藝術風格交互不斷的兩個主題。
○“文化符號”如果一直活著,對這一民族繼續產生安慰和鼓舞的作用,時間便只戰勝個人,而沒有戰勝人類。
○漢代的藝術世界中才完全實踐了“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想。
○佛教藝術傳入中土,一般說來有兩個不同的路線,其一是大家所熟知的印度北方經西域諸國抵達今日新疆、甘肅的所謂“絲路”;其二是由印度中南部經東南亞諸國,由海道入中國南方。
○敦煌開窟時間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唐奉御畫家:閻立本、張萱、周昉。
○伯精《論山水畫》:“山水畫學,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中國的山水,經由宋元人的靜觀沉思,已從繪畫升高成為一種哲學。
○時間其實是不能測量的。在藝術中,一切經過人為裁剪組合的時間,其實都只是時間的假象;真正的時間是不可停留、不可割斷的漫漫無盡的長河。
○八大像是中國文人水墨的最后一個句點,他勾畫的最后一個句點,他勾畫出的魚、鳥、風景,是洪荒初始的魚、鳥與風景,是歷劫之后永恒存在的魚、鳥與風景的本質,八大的畫完全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絕對的存在。他與同時代的漸江、石谿、查土標、石濤,共同在明亡之后,再一次把文人畫的情操意境與書法之筆推到了文人畫最后的高峰。
○唐寅是明代文人接合虛無主義與享樂主義的典型。“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芳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朱厚澤《美的歷程》。
上一篇:羅斯柴爾德家族傳(圖文增訂本)
下一篇:自救及社會支持